香港科創生態系統成熟 可持續電池研發獻新猷
專訪皓智控股行政總裁及首席技術總監,何錦鏢及皓智控股,葉孫銘
「香港提供一系列資助和投資支援計劃,有助我們加速商品化、進一步推進研發工作,同時擴大產能。」
香港一向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通往中國內地的重要門戶。近年本港得到香港科技園公司大力支持,也逐漸發展為創新科技中心。這個生態系統孕育了多家傑出企業,其中以香港科學園為基地的皓智控股有限公司(GRST Holdings Limited)便是表表者。
皓智控股由孔源與何錦鏢博士於2015年創辦,聚焦研發潔淨可持續的鋰離子電池。何錦鏢是化學博士,在電化學和綠色化學方面經驗豐富,現任皓智控股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總監。
皓智控股創新的黏結劑技術將活性材料固定在電極,且不含有毒的「永久化學品」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並可透過簡單的水溶過程,回收轉化為高純度的黑色物質,包括鋰及其他具價值的材料。皓智控股的黏結劑材料及技術可與現今所有電池化學成分、類型和製造設備相容,不會影響性能或增加成本。現時,該公司正以商業規模生產黏結劑和電池。
桓能芯電(Pillar Energy)是皓智控股的合資企業,年產能達0.5吉瓦時,投資方包括瑞昱半導體(Realtek Semiconductor)主席葉南宏,以及多家中國內地電子製造商。該公司使用皓智控股的不含PFAS水溶解黏結劑材料,以商業規模生產鋰離子電池,主要用於亞洲的電動雙輪車和三輪車。皓智控股除了在合資工廠展示其技術的商業生產潛力外,還與中國及歐洲多家一線和二線電池製造商共同測試黏結劑材料,且已進入後期階段,希望可以研發出不含PFAS的電池,供終端客戶使用。皓智控股於2023年榮獲「為地球奮鬥獎」(Earthshot Prize),同時又參加了淡馬錫信託基金會的Amplifier計劃、谷歌的可持續發展初創企業計劃、巴克萊銀行的非凡影響計劃,以及其他氣候科技加速育成計劃。
香港資助及支援深度技術公司
深度技術初創企業的項目開發時間長,且需投入大量資本,較難吸引傳統創業投資者,籌集資金面對不少挑戰。然而,香港向來是頂尖的金融中心,其創新生態系統已形成健全的集資網絡,皓智控股等深度技術公司能夠獲取本地及全球資金,企業得以茁壯成長。
自2015年以來,皓智控股已獲總額高達8,000萬美元的融資,資金來源包括全球服裝製造業巨頭聯業集團(TAL Apparel)的家族辦公室、瑞昱半導體主席葉南宏等戰略投資者。這筆資金不僅使皓智控股在商業層面全面開展材料的規模化驗證工作,更助力公司錨定戰略目標,著力構建並確立不含PFAS水溶解黏結劑技術的全球行業標杆。葉南宏與聯業集團主席李乃熺先生均以董事身份參與皓智控股治理架構,憑藉其深厚的行業積澱與豐富的國際視野,為皓智控股尖端技術的全球化市場佈局及產業化進程提供專業指導。
香港也提供一系列資助及投資支援計劃,協助皓智控股等深度技術公司在港發展,主要例子有創新及科技基金和科技券計劃。其中,科技券計劃旨在資助本地企業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優化業務流程。皓智控股運用該計劃提供的391,120港元資助,建立了一套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成功簡化營運流程,增進客戶參與度。2022年,創新科技署推出「為在香港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而設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PSTS‑TC),為每個研發和在公營機構試用的項目資助最高100萬港元。皓智控股獲得573,634港元資助,更得到機電工程署幫助,試行綠色製造的不間斷電源供應器(UPS)系統。此項目旨在透過提高能源效益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公共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直接資助外,科技園公司還穿針引線,讓深度技術初創企業與有興趣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創業投資者、天使投資者和企業夥伴緊密聯繫,獲得所需資金,將創新意念發展成業務,對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香港政府、科技園公司,以及聯業集團家族辦公室、瑞昱和「為地球奮鬥獎」等私人投資者提供的全方位資助、投資和支援,是皓智控股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這些計劃不僅加快了皓智控股的研發工作,還促進該公司與學術和研究機構合作,以及在港創建先進的生產能力。皓智控股有這些強而有力的支援,在深度技術創新的領導地位得以鞏固,而香港在科技發展的聲譽也進一步提升。
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戰略橋樑
香港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位置,皓智控股等深度技術公司能盡享地利優勢,可與大灣區教育機構合作,以及聘用大灣區的精英。這也是皓智控股選擇香港為全球總部的主因。該公司的財務、法律和行政團隊均在香港運作,可有效管理全球業務、融資和策略夥伴關係,而香港鄰近中國內地這個全球最大的電池市場,也有助皓智控股完善供應鏈,成品輸往就近的內地消費市場。另外,香港的運輸基建卓越高效,產品能快速分銷到亞太各地。
皓智控股的研發中心設在香港,生產設施則位於廣東,充分利用當地成本優勢與完善的工業基建,具備靈活擴產的能力以滿足全球需求。研發團隊與中國內地的生產團隊緊密合作,確保技術能高效轉移。
香港科技園公司透過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數據技術中心等設施,大大幫助皓智控股精簡內地的業務運作。此外,香港的全球金融網絡讓皓智控股在成立初期,方便與投資者建立聯繫並得到所需資金,投資研發可持續電池,對企業發展起關鍵作用。
總而言之,香港位處戰略位置,基礎設施完備,資金和人才供應充足,以及生態系統給予支援,皓智控股得以帶領電池技術創新,傲視同儕。
人才發展和基建支援助深度技術公司茁壯成長
香港近年重點強化創新科技生態系統,讓皓智控股等深度技術公司受益不少,日益壯大並推動技術進步。香港政府正積極擴大創新科技人才庫,目標是到2030年相關從業人員數量能翻一番至100,000人。皓智控股也有參與政府吸引及培育本地和國際人才的計劃,得以招聘專才推動創新,包括在德國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究的博士級研究員,以及一家領先電池公司的資深工程師。
皓智控股通過香港持續壯大的人才庫,組建了一支多元且技術實力雄厚的團隊。公司的領導層包括4位博士,分別來自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以及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ISE)等著名機構,他們在電池和化學研究經驗豐富。團隊成員具備跨學科專業知識,涉獵材料科學、綠色化學、工程和數據分析等範疇,皓智控股得以加速研發及應用尖端深度技術,不斷推動創新,一直走在技術發展前沿。皓智控股就此成功開創不含PFAS水溶解黏結劑技術,與業界現行做法相比,製造及回收電池排放的溫室氣體,分別減少高達四成和八成。
皓智控股憑藉這些專門的科研基礎設施以至更廣大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與其他業界人士合作,獲取更多資源並擴大營運規模。該公司可使用各項共享研發設施,加上鄰近其他科技機構,共建創新合作的文化,於業內保持領先。
香港的人才培育、基建支援與金融科技計劃,為皓智控股鋪墊茂盛成長和擴展業務的沃土。隨著香港不斷強化其創新科技生態系統,皓智控股可大展拳腳,貢獻區內的科技發展,更在全球深度技術領域成為先行者。
香港可以銜接監管規例與市場需要
香港政府近年著眼提升創新科技實力,為深度技術公司帶來重大機遇。然而,應對複雜的監管環境是一大挑戰,尤其是國際電池標準方面。香港可以把握機會,將安全及健康的監管要求與市場需要協調接軌。
有見及此,皓智控股正與本地主要業者合作,瞭解國際與本地製造電池的監管要求,以及產業的具體需要。這項合作旨在建立可擴展至全球的綜合認證計劃,而皓智控股也可借助本地公司的國際網絡,在不同市場應用潔淨電池解決方案,從而擴大其影響力。
這些認證服務也可為香港的創新環境帶來裨益,初創企業和成熟公司均透過這個可信賴的途徑滿足監管要求,降低進入門檻,促進技術創新。這項措施可吸引更多深度技術和金融科技公司來港,香港在全球創新和一流專業合規服務中心的地位將更為穩固。
香港正朝著創新科技中心的標竿進發,善用策略認證服務,能拉近監管與市場需要之間的差距。本港憑藉其獨特優勢、深度技術專業知識和成熟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大可把握機會,展示在尖端創新和技術發展方面的實力,長遠成為環球科技創新企業首選的落戶地點。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