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可持续发展仍是大湾区重要发展方向

大华银行(香港)、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研究

随着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各国纷纷加快制订应对的环保政策。中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制订「双碳」目标,致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也配合中央政策,努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这背景下,大湾区企业除了需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减低法律与财务风险外,也积极回应消费者对环保的需求,以发掘绿色环保商机,同时致力成为在 ESG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大华银行(香港) 于2024年第三季度再次合作,对600家香港及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持续追踪大湾区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及投资动向,并透过加入新角度更深入地瞭解大湾区企业在调整业务策略、于内地和外国建立多元化供应链的背景下,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及投资互动的情况。

报告的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大湾区企业实践绿色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情况,以及香港作为区域平台的角色。以下文章源自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大华银行(香港)合作的调研项目:《大湾区供应链多元化:聚焦东盟、香港和内地的联通性》。

大湾区企业更主动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更加主动开展绿色实践计划,81%受访企业表示已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计划,较2023年调查的65%高16个百分点,另外有19%企业正打算开展此类计划。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各项具体绿色实践行动的开展率都显着提升,所有行动都有超过三成企业表示已经开展,而在2023年调查中则没有任何一项超过三成。调查结果反映越来越多大湾区企业正积极採取行动实践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与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相符。

2024年调查显示,开展率最高的3项行动相对前次调查有所转变,分别是:

  1. 环境保护(42%),包括使用环保设备/环保原材料,减少空气/水/土壤等汙染;
  2. 绿色办公(40%),包括使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推行无纸化办公室和应用线上办公系统等;
  3. 使用绿色服务(39%),包括绿色认证、监测检测、评估审查和绿色金融产品等。

而在2023年调查中,开展率最高者为资源循环利用(29%)、採用清洁能源(27%)和绿色办公(22%)。

尽管许多企业已加快推行绿色实践,但整体上仍有改善的空间。从调查结果可见,各项绿色实践行动均有逾半企业仍处于计划阶段。其中,采用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步伐相对较慢,较多企业仍处于计划阶段,计划开展率分别为59%和62%。

 

与2023年调查相似,香港企业的绿色实践步伐较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的企业快,各项行动均有较多香港的企业已开展相关计划,开展率介乎46%至57%之间,而内地企业则介乎30%至38%之间。对比香港企业,绿色办公为内地企业较优先实践的选项。

 

大湾区企业致力达成碳中和/零碳具体目标

是次研究也了解企业层面上的具体零碳计划,86%受访大湾区企业表示已制订或正考虑制订碳中和计划,较2023年调查的74%为多。然而,是次调查中,更多企业表示处于考虑和尝试制订计划的阶段。

 

在两次调查中,就表示已制订具体计划的企业而言,有相近比例的企业计划在2030年前达成碳中和或零碳目标。85%企业计划在2030年或之前实现碳中和或零碳目标,较2023年的89%低4个百分点。然而,是次调查中,63%企业表示能够在2030年前达成其计划,远高于2023年的36%,显示大湾区企业正加快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面对的挑战情况有所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计划时面对的主要挑战有所变化。缺乏经验(49%)缺乏人才(44%)成本压力(43%)为首三大障碍。然而,与2023年调查相比,当前的情况普遍有所改善。大部分选项的选取率都较2023年调查低,这可能与大湾区城市正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有关。例如,在2024年2月,广东省政府宣布推出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可获得更多的协助,以解决遇到的障碍。

 

若以行业分类来看,製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大同小异。不过,若以地域划分,受访企业则有较大的差异。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的企业在人才和统一标准方面遇到较大困难,而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能力,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及培训计划支持,并汇聚不少绿色科技企业及人才,也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相信香港企业正是得力于这些因素,所以遇到的困难较少。

 

基数:2024年600名来自香港及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的受访者;製造业佔228名,服务业佔372名;香港企业佔130名,大湾区内地城市企业佔470名。
*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的受访者。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99.8%大湾区企业会将ESG元素广泛融入业务各层面

ESG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策略。是次调查中,99.8%受访大湾区企业表示会在未来2年内在业务层面加入ESG元素,与 2023 年99.7%相约。然而,企业正考虑把ESG元素融入更为广泛的业务层面,不再集中于生产/运作流程及产品/服务认证。

在2024年调查中,最多企业表示有意推出/增加绿色或可持续产品/服务以满足客户在ESG方面的需求(53%),其次是新增的申请绿色或可持续发展贷款以加快ESG举措的实施(49%),以及在生产过程/运作/管理流程更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49%)。

香港与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的企业在多个选项的受访者比例差异不大,除了在绿色认证方面,香港企业的比例显着高于内地企业。在2023年的调查中,表示会加入绿色生产、ESG 披露、ESG 培训等元素的香港企业明显较内地企业多,而内地企业则较多打算採用绿色认证。

 

 

​​​​​​​更多受访企业增加ESG的资金投入

超过九成(98%)大湾区企业计划在未来2年增加或维持ESG方面的资金投入,较2023年(94%)高4个百分点,当中有40%企业表示将增加对ESG元素的资金投入,高于2023年的30%。

 

资金预算方面,大湾区企业预计未来2年在ESG方面投入的平均金额约为462,535港元,较2023年的371,333港元高,升幅近25%。比较两地企业,香港企业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支持ESG方面发展,平均为935,659港元,而内地企业则为332,678港元,与前次调查相似。另一方面,製造业较服务业投入较多资金,两者分别为488,539港元与446,555港元。

 

大湾区企业看重香港绿色业务

受访企业亦被询问其对于瞭解和採用香港绿色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意愿,并需以10分制评分。根据调查结果,2024年总平均分保持优秀,达8.67,与2023年相约,显示大湾区企业继续乐意瞭解和採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地域划分,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的企业的意愿相对较高。以行业划分,製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的意愿相差不大,分别为8.62和8.70。整体而言,在大湾区致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下,香港正继续担当区内的重要绿色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协助区内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注:2024年600名来自香港及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的受访者,2023年300名来自香港、澳门及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和肇庆)的受访者;2024年制造业业228名,服务业占372名;香港企业占130名,大湾区内地城市企业占470名。2023年制造业占150名,服务业占150名;香港企业占120名,大湾区内地城市企业占150名。

2024: *大湾区内地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的受访者。
2023: **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和肇庆)的受访者。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约九成受访企业认同香港作为绿色平台有助企业加快可持续发展

香港作为区内重要及优秀的绿色平台,现时可提供多元化的绿色服务,对此大湾区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体而言,约九成受访大湾区企业认为,香港的多元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服务有助企业加快此领域的发展,比例与前次调查相约。其中,绿色应用(90%)、可持续发展路线规划及顾问服务(89%)、绿色融资服务(89%)、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89%)、能源转型方案(88%),以及绿色领域专业人才、先进技术(88%)等服务,继续深得大湾区企业赞誉。

 

超过八成大湾区企业会增加使用香港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在2024年调查,认为香港能有效加快受访大湾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受访企业中,超过八成表示未来两年内会考虑或增加使用香港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显着高于2023年调查的约七成结果。各项服务当中,以其他绿色服务(包括绿色认证、碳排放量测量等)的升幅尤其显着,有85%企业表示未来2年会考虑或增加使用该服务。是次调查中,不少企业表示有意在2030年前达至碳中和,这相信是更多企业使用碳排放测量等其他绿色服务的原因之一。整体而言,表示「一定会」或「会」选择各项服务的企业比例均高达或超过80%。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见大湾区企业相当认可香港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以及香港作为绿色平台的角色。

 


本文调查结果与2023年《促进区域连繫:助力大湾区探索东盟机遇》及《开拓绿色潜能:发掘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机遇》的部分数据进行比较。

原文发表于 https://hkmb.hkt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