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羅兵咸永道,首次深入評估「一帶一路」。研究報告檢視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和交易活動的規模,倡議的整體投資超過4,900億美元,約三分之一項目在中國開展,或源於中國。羅兵咸永道香港基建行業主管合夥人布樂家指出香港被視作資金的「超級聯繫人」。2016年,六至七成「一帶一路」總基建投資經香港處理,並成功引進「一帶一路」。
講者:
布樂家,羅兵咸永道香港基建行業主管合夥人
黃耀和,羅兵咸永道中國大陸及香港企業融資部主管合夥人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s://www.hktdc.com/tc/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s://beltandroad.hktdc.com/tc/
「分散式發電」系統可靈活調度及具成本效益。這種「積木式」系統可按不同國家的發展及經濟需求,調整機組發電規模。偉能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歐陽泰康認為,該能源系統適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不同市場,加上香港融資及項目管理的優勢,有助集團推廣產品到新興市場。
講者:
偉能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歐陽泰康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www.hktdc.com/tc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beltandroad.hktdc.com/tc
立足於香港、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 (亞洲)」或「建行(亞洲)」)是中國建設銀行海外業務的旗艦機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產品最多、人力資源具有突出優勢。隨著亞太區信貸核准中心於香港成立,建行(亞洲)將繼續與中國建設銀行集團駐港機構通力協作,在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專案中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大部分中資企業將境外的總部或資金管理平台設於香港,令香港成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亦為建行(亞洲)帶來重大機遇。香港是亞洲最活躍的銀團貸款、債券、企業上市、資產管理、企業財資管理市場之一,也是境外最大的人民幣結算中心,與全球市場緊密聯繫。通曉兩文三語兼具全球視野的金融人才、以及會計、法律、稅務等專業人才匯聚於此,加上人才高度市場化且僱傭機制靈活,對中資企業而言具有突出的人才優勢。
建行(亞洲)近年培養出了一批海外融資專家,在過往的重大海外融資專案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力地帶動了中國建設銀行海外融資業務的發展。作為海外最大的綜合業務平台,建行(亞洲)是重大海外專案的主要融資中心,擁有獨立的結構融資團隊和銀團團隊,可為企業提供涵蓋國際銀團、並購貸款、專案融資、資產融資等一籃子的金融服務產品。服務範圍包括:方案設計、專案評估與提供諮詢服務、建立財務模型、銀團分銷、協商文本談判、安排法律檔簽署直到最終貸款專案落地。
亞太核准中心在香港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建設銀行國際化轉型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有助於提升審批的效率與專業性,也彰顯出香港作為內地對外的橋樑與國際慣例及標準接軌的地位。透過處理實際案例累積相關經驗的同時,在培訓方面,香港培訓中心充分利用香港資源、訊息、人才集中的優勢,為學員提供了解離岸業務所需的國際化環境、專業人才的經驗傳授,以及企業與金融服務中心的協同效應,讓來自各地的中國建設銀行集團人員更好地支援中資企業「走出去」。
可持續發展是「一帶一路」的關鍵。兆豐科技設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兆輝集合力量,推動環保事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緬甸、孟加拉、印尼和杜拜提供綠色能源顧問服務。公司業務涉及廢轉能、太陽能和工業效能提升等。他同時認為,香港是理想地點建立網絡,把綠色方案的方案帶到「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
講者:
兆豐科技設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兆輝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www.hktdc.com/tc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beltandroad.hktdc.com/tc
文化融合加上區域聯繫,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製作及發行。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松木影城行政總裁Rezal Rahman指出,其工作室首部製作是Netflix史詩式電視劇集《馬可波羅》,故事敘述絲綢之路。伊朗知名製片人兼演員Alireza Shoja-Nuri、新加坡Clover Films 總經理林德及馬來西亞KRU Studios的執行製作人Norman Abdul Halim 一致認為香港的樞紐角色及本地電影人材促進文化交流,也讓他們探索了「一帶一路」的不同市場的可能性。
講者:
Rezal Rahman, CEO, Iskandar Malaysia Studio, SDN BHD
Alireza Shaja-Nuri, Producer and Actor, Iran
Lim Teck, MD, Clover Films
Norman Abdul Halim, Executive Producer, KRU Studios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www.hktdc.com/tc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beltandroad.hktdc.com/tc
來源:新華財金社

國務院日前印發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區總體方案,7省市分別舉行掛牌儀式。加上此前設立的4個,全國11個自貿試驗區從沿海最發達、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向東北、內陸地區延展,形成了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分析人士認為,新掛牌的7個自貿區將分工探索內陸開放先行先試的方方面面。
根據公佈的信息,遼寧著力打造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浙江將大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河南探索建設服務於"一帶一路"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湖北繼續發揮在"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示範作用;重慶著眼"戰略支點"和"連接點"定位,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四川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陝西將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自貿區除浙江屬於東部地區,其他六個都屬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這是因為自貿試驗區要向全國推廣複製經驗,如果有中西部地區的,有東北地區的,就新華社Xinhua News Agency 5 能形成一些經驗,進行風險測試,有助於在全國範圍更高層次、更廣泛領域進行推廣,增加試點試驗的針對性。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郝紅梅認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範圍、具有可控性,其自主開放適用於國內規章,沒有國際上的外部壓力,風險相對可控,也便於壓力測試與調整。
此間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在發展模式上,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定位更加成熟化、差異化,不僅細化了作為自貿試驗區的功能定位,還全面承接國家多個重大戰略。
在重慶果園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交匯於此。這裡有一張特殊的地圖:"渝新歐"鐵路橫貫亞歐大陸,在果園港與長江相連。搭乘"渝新歐"而來的歐洲貨物,可沿長江黃金水道直接出海。作為地處內陸的自貿區,重慶自貿區的最大特點是依託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構建相對於"海洋貿易規則"而言的"陸上貿易規則"。重慶自貿區辦公室主任李謙說,自貿區將利用政策創新空間,做大"渝新歐"的貨運量,建立"硬件無縫銜接,軟件規則統一"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
"河南不靠海,不沿邊,打開世界靠藍天,提出貨運樞紐高瞻遠矚。"河南機場集團總經理助理雷紅麗的評價點出了河南自貿區的定位特點。目前,以鄭州為重要節點,鄭州機場已經實現了"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將三大洲貨運貫通,鄭州機場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骨架已基本形成。
地處西北,陝西自貿區的設立不但有助於為內陸型地區開展自由貿易探索路徑,形成示範引領作用,還能激活陝西在"一帶一路"中的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特色。
"第三批自貿區涉及東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地區,形成全國性的試驗區佈點,對於國家開放型經濟發展具有整體助推作用。"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說。
"自貿試驗區不是拼政策窪地,而是要打造制度高地。"中國貿促會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任何一個地方建設自貿試驗區,都要既對標國際規範的模式去做,又要結合當地優勢和特色推進。
"規則的靈活性和制度的創新性,有助於這些省份更好地利用其戰略區位和基礎設施,培育高端製造業、商業服務業和更自由的營商環境。"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認為,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在"真正接軌世界"。
原文鏈接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香港總商會《工商月刊》
內地的「一帶一路」戰略旨在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該戰略提出「五通」 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其中又以基建發展為主的設施聯通作為重中之重。
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角色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逾60個國家,涉及複雜的企業財資運作,當中包括現金流管理、外匯、跨境支忖、風險和責任控制等因素,因此需要一個地區企業財資中心,以集中所有財資功能,讓跨國企業提升運作效率、減少外匯風險,以及在財資運作上實現規模經濟。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企業財資中心,其優勢在於擁有完善的金融基建,包括但不限於其具深度和流通性的外匯和貨幣市場、不設資本限制、穩定和自由的匯率,以及匯聚了世界各地頂尖的銀行。此外,香港擁有簡單而具競爭力的稅制、普通法制度、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人口和商業專才,以及世界級的運輸和電訊基建。更重要的是,香港毗鄰中國內地,加上作為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使其成為實現「一帶一路」 項目的理想地點。基於上述種種原因,香港顯然是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在亞洲集資的首選市場。
新加坡是亞洲另一領先的企業財資中心,與香港有許多共通之處。與香港相比,新加坡更能吸引主要從事東南亞和印度業務的企業。當地亦為企業財資中心提供8%的優惠稅率, 並為全球各地的財資企業推出多項獎勵措施。另外,新加坡簽署了80項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而香港迄今卻只簽訂了少於40項,這方面的優勢明顯拋離香港。
財資業務能否有效運作,地理位置為關鍵的考慮因素。倫敦雖然是國際企業財資中心,但由於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距甚遠,所以在這方面較為遜色。
相比之下,對於正在拓展全球業務的中國公司(包括參與 「一帶一路」項目的公司)來說,香港是設立財資中心的理想地點,亦是跨國企業進行財資活動的首選地點,因為愈來愈多貿易以人民幣進行交易。
如前所述,「一帶一路」項目需要對外融資,以填補巨大的資金差額。債務融資或債務證券化是有效的途徑,為該等項目提供資金。有別於股本融資,這個方案讓各地政府保留對公共項目的控制權,同時亦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保證回報。
這個融資方式的另一好處,是可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另一主要目標,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鼓勵非居民企業和投資者持有和使用人民幣,就要有一個具規模、市場主導的人民幣債券市場。缺乏龐大而流通的離岸資本市場(債券、 股票、衍生工具和貨幣市場),窒礙了人民幣走出去的進程。內地急需盡快建立具規模的離岸債券市場,或開放其在岸債券市場。然而,由於後者仍然受到嚴格的監管,而且以公債為主,在可見的未來不大可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這正好是香港可參與其中的一環。香港具備發展成熟的金融基建,有利債務證券化和項目融資。香港亦是多元化的債券投資和發行基地,外幣債務佔本地市場的比例接近一半。 儘管新加坡的情況與我們近似,香港的優勝之處在於其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規模較大。
此外,香港擁有廣泛多元的投資者基地,包括201個認可機構、158間保險和再保險公司,以及594個在香港依法成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值得留意的是,2014年,超過七成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即總值約2.3萬億美元,均來自海外投資者。
相比新加坡和倫敦等全球約20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香港亦被視為基建投資的主要離岸人民幣債券中心,包括結構型債券和基建債券。2015年年底,本港的未償還點心債券總 額約3,680億元人民幣,遠超以約500億元人民幣(2015年第二季)位列第二的對手新加坡。鑒於2015年本港的離岸人民幣貸存比率仍然處於29.4%的甚低水平(相對於約70%的整體貸款比率),本地市場亦對多元化和長遠的投資工具如債券有殷切的需求。再者,隨著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基建持續改善,將有助吸引環球投資者來港買賣債券。
建議
香港政府應游說亞投行於本港設立財資中心。此舉將引起群聚效應(cluster effect),鼓勵其他已設立或有意設立財資中心的企業,選擇落戶香港,財資交易在同一地點進行,將提高成本效益。
雖然香港政府已為在香港成立的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提供優惠稅率,其利潤可按現行利得稅率的50%課稅(即8.25%),但在現時的制度下,企業財資中心須為獨立法團,或符合安全港規則。本會認為應撒銷此項規定,讓跨國企業無須為享有稅務優惠而改變企業架構,否則這將削弱稅務優惠帶來的效益,無法達致預期的目標。
另外,香港政府應與更多地區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提升競爭力,拉近與新加坡的距離。現時,約47個與新加坡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國家,並未與香港簽訂有關協定,當中大部分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應成立特別小組,帶領並監督整個談判過程,旨在加快擴大香港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網絡。
債務融資中心
鑒於「一帶一路」項目為債務融資帶來龐大商機,香港因此獲得難能可貴的機會,以建立規模與英國相當的債務市場。香港政府應與私人機構合作,積極游說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絲路基金在香港發行外幣債券、點心債券及基建債券。香港金融管理局轄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職能應擴大至包括市場推廣的角色,吸引更多企業在港進行債務融資活動。
香港政府應考慮提供稅務優惠(例如計算利得稅時扣除利息收入),以鼓勵企業持有債券。這包括擴大稅務寬免範圍,使不同政府及多邊機構所發行的債務票據(不論任何貨幣),其相關利息收入和買賣利潤可獲稅務寬免。現時,合資格債務票據計劃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第14A條及26A條,寬減來自若干債務票據的利息收入及買賣利潤的利得稅課稅。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香港政府債券,以及多邊代理機構發行的港元債務票據。此外,對於特定基金為基建項目發行的債券,政府亦可考慮豁免相關利息收入及買賣利潤的利得稅。
原文刊載於香港總商會《工商月刊》2016年9月號,請按此閱覽原文。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金博藍(Brian King)表示,大學的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被評為亞洲第一和全球第二的學府。學院把酒店服務、旅遊及高質素教育,與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社會及經濟層面聯繫一起。學院的學生稱他們計劃利用在香港學到的專業知識,貢獻位於「一帶一路」的祖國。
講者:
金博藍,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瀟,學生(中國內地)
Laila Tokbayeva,學生(哈薩克斯坦)
Pavithra Senevirathne,學生(斯裡蘭卡)
Richard Hrankai,學生(匈牙利)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s://www.hktdc.com/tc/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beltandroad.hktdc.com/tc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金博藍(Brian King)表示,唯港薈酒店帶來獨特體驗並獲得高度評價,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酒店旅遊服務及學習體驗。來自中國內地、哈薩克斯坦、斯裡蘭卡和匈牙利的學生評價在這裡的學習經驗。金教授指出,學院和酒店成就行業中的未來領袖。
講者:
金博藍,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瀟,學生(中國內地)
Laila Tokbayeva,學生(哈薩克斯坦)
Pavithra Senevirathne,學生(斯裡蘭卡)
Richard Hrankai,學生(匈牙利)
相關連結: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s://www.hktdc.com/
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https://beltandroad.hktdc.com/tc
菲律賓的外交政策向中國傾斜,而其龐大的基建升級計劃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現積極吸引中國資金投入。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Rodrigo Duterte) 的外交政策向中國傾斜,令其菲律賓發展計劃 (PDP) 得到重大支持。菲律賓發展計劃是一個重大的基建發展路線圖,旨在振興該國經濟,主要包括七大基建工程,總投資額約 2,700 億披索 (折合約53.6億美元)。杜特爾特調整菲律賓的對華政策後,預期中國將積極參與 PDP 多項重大基建工程,使其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
中國與菲律賓的基建合作已經展開。近期,菲律賓政府與多家中國公私營機構簽署諒解備忘錄,各方承諾參與有利長遠發展的基建項目,改善菲律賓各地的交通運輸及發展,特別是棉蘭老島。優先發展項目包括改善客運航線和港口的貨物處理能力、解決馬尼拉都會區日趨嚴重的交通擠塞問題,以及改善菲律賓國內的交通運輸問題。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指出,中國全力支持杜特爾特提出的「10 點社會經濟發展綱領」,特別是與「一帶一路」目標一致的發展。在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後,寧吉喆表示:「我們期望中菲兩國攜手推動基建發展計劃,中國企業將到菲律賓大舉投資。」
近期,不少中國高級官員到訪菲律賓,足證中國十分熱衷於到菲律賓投資。訪菲代表團成員包括兩家國有企業的高層人員,如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以及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副總裁。代表團旨在探討發展馬尼拉、宿霧以及達沃市港口設施的機會。達沃市是棉蘭老島的主要城市之一,總統杜特爾特亦曾經出任該市市長。
代表團亦審視了馬尼拉港口中心 (Manila Harbour Centre) 的擴建方案。這個方案提出擴建港口以容納更大型的貨船靠泊,而擴建工程總額 74 億披索,在馬尼拉灣現有 79 公頃的填海土地之外,再額外填海 50 公頃,以便發展馬尼拉北港口中心 (Manila North Harbour Centre)。擴建工程完成後,馬尼拉北港口中心將成為菲律賓最大型的國際商業港口,讓貨船裝卸散裝貨物。
馬尼拉 R-II Builders 建築公司負責管理馬尼拉港口中心。副總裁 Red Romero 認為,中國代表團今次到訪菲律賓取得理想成果:「雖然我們並非首次接待中國代表團,但與以往相比,代表團商談基建項目的態度最為積極。」
另一方面,菲律賓政府批准在宿霧興建貨櫃碼頭,項目成本達 1.83 億美元。主承建商 Mega Harbour Port and Development 已夥拍中交疏浚,共同參與貨櫃碼頭的興建工程,而中交疏浚是全球最大的疏浚公司。
上述宿霧的新貨櫃碼頭取名宿霧國際港,位於 Consolacion 鎮沿岸,總面積達 85 公頃,港口的貨船泊位全長 1,200 公尺。
宿霧港管理局總經理 Edmund Tan 表示,當地確有需要興建新港口設施:「目前,宿霧港十分擠迫,而國際貨櫃碼頭的泊位水深不足,建議中的新建宿霧國際港預料可提供長遠解決方案。」
交通運輸網絡方面,宿霧省政府宣布,已邀請中國公司參與橫貫公路項目 (Trans-axial Highway Project)。橫貫公路項目將興建全長 280 公里的公路連接宿霧南北兩端,而其他工程包括全長 7 公里的海港、550 公頃填海項目以及在宿霧的第二至第五區設立 4 個經濟區。
宿霧省長 Hilario Davide III 表示:「中國金融機構有意到省內投資,因此,我們向他們推介橫貫公路項目。」
在爭議不斷的南海問題上,總統杜特爾特的態度轉趨軟化,重新引起中國到菲律賓投資的興趣。雖然菲律賓政府未必視中國為真正的友好鄰國,但由於菲律賓有意發展國內基建,中國可望從中受惠。
不過,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張宇燕博士與亞洲管理研究所的 Federico Macaranas 博士發表聯合聲明,指菲律賓除了吸引投資之外,亦可以從中國引進不少基建工程技術,獲益良多。最近,在馬卡蒂市舉行的亞洲管理研究所論壇上,張宇燕博士表示:「中菲兩國之間存在廣大的合作空間。」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宿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