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成就機遇.首選香港」高峰論壇於1月8日在印尼雅加達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吸引了超過1,500名印尼政商界領袖參與。

 

  • 超過1,500名政商界人士參與高峰論壇,探討跨行業商機及香港最新發展
  • 200多場一對一商貿配對會議推動兩地合作
  • 超過400名政商界人士出席交流晚宴,進一步促進兩地商界聯繫

 

2025年1月9日(印尼雅加達) –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舉辦的旗艦推廣活動「成就機遇.首選香港」(Think Business, Think Hong Kong),於1月8日在印尼雅加達圓滿舉行。

是次推廣活動旨在促進香港與印尼的雙邊貿易及投資,成功吸引約2,000名印尼政商界領袖參與,當中超過1,500名與會者出席高峰論壇,透過互動討論共同探討各行業的最新商機,以及香港最新的發展概況。緊接整天的高峰論壇,大會於晚上在雅加達太古廣場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交流晚宴,為兩地政商界提供更深入的交流平台,獲400多名印尼及香港的商界領袖參與。

「成就機遇.首選香港」高峰論壇開幕環節的嘉賓包括: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及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國際經濟合作協調副部長Dr Edi Prio Pambudi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成就機遇.首選香港』作為香港貿發局的年度海外旗艦推廣活動,旨在加強香港及其主要環球經貿夥伴之間的商貿聯繫,而印尼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在此次推廣行程中,我們與印尼的政商界領袖會面,希望進一步深化雙邊往來。」

他又指:「香港作為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會,在金融、貿易、物流及專業服務等傳統領域一直具備優勢,加上在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等新興領域亦有顯著進展,將為印尼企業帶來無限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能夠擔當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他說:「在一國之下,國家全力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以及國際高端人才樞紐。同時,香港亦受惠於粵港澳大灣區這項國家發展策略。」

他續說:「粵港澳大灣區不單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它同時匯聚香港的金融及專業服務業,以及深圳與其他灣區城市,例如東莞和惠州的科技及先進製造業。」

而在兩制下,他指出:「在香港設有業務的跨國企業,包括印尼企業,可善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的便利,更輕易地進入龐大的內地市場。」

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國際經濟合作協調副主任Dr Edi Prio Pambudi表示:「印尼的目標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並致力於2045年前成為世界先進經濟體之一,包括在過程中達成總統普拉博沃所訂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的目標。要實現上述願景,印尼須與香港等重要夥伴緊密合作,並繼續尋求香港企業支持及參與印尼本地的建設,以進一步推動印尼的經濟發展。」

他補充:「印尼致力打造多元化、具韌性的經濟,以創造高質量的工作崗位,促進可持續發展,其中香港作為投資者和創新驅動者為印尼帶來的貢獻十分關鍵,亦確保了印尼與香港的經濟持續繁榮。印尼在邁向各項經濟發展里程碑的過程中,將不僅為本國帶來裨益,同時全球亦將能受惠。」

各行業翹楚剖析金融、智慧城市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在論壇上,多位印尼商界領袖認同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能為包括金融、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交通、創新科技等多個範疇的企業,接通中國內地與充滿活力的東盟地區。論壇透過說好香港在各領域的優勢,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企業、人才和投資在亞洲首選的目的地。

專題主論壇邀請到多位重量級嘉賓分析真知灼見,包括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陳智思、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白德利、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印尼僱主協會主席兼Sintesa Group行政總裁Shinta Widjaja Kamdani,以及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科學官岑棓琛,審視全球發展前景,同時探討香港與印尼企業推動區域及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緊接著舉行四場專題分論壇,其中「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機遇與香港的戰略角色」由大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舉辦,闡述在過去10至15年間,香港在區內積極推動更廣泛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與會者亦討論中國內地與印尼企業可如何利用好香港的金融優勢,以及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益處,把握兩地經濟合作日益增加所帶來的機遇。

專題論壇「創建未來」由數碼港支持,深入探討香港多元化的房地產科技(PropTech)領域。該領域融合了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推進交通、生活、減碳和管治方面的效率和增長。

大會與香港投資推廣署合作舉辦的專題論壇「香港:供應鏈公司及其他行業的理想營商中心」,剖析香港在跨國供應鏈中的獨特優勢,並介紹香港為跨國企業提供的一站式支援服務。專題論壇亦討論全球供應鏈正如何重塑,以及香港正如何透過所具備的優良條件,支持行業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第四場專題論壇「綠色創新科技推動可持續未來」講述香港在創新綠色科技解決方案中的領導地位,並討論香港如何為印尼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創造更具韌性和可持續的未來。

多元化交流活動促兩地進一步合作

是次推廣活動匯聚22家來自香港不同行業的展商參展。InnoVenture Salon展覽區展示了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公司、Binery Limited (Pintar Investments) 、宏圖空間訊息顧問有限公司、棧略數據國際有限公司、壹能源(香港)有限公司等香港初創公司帶來的創新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多家商務諮詢機構亦在現場的專業服務展覽區提供諮詢服務,包括康柏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和香港投資推廣署等,協助有意在香港開拓業務的公司。大會亦透過論壇為印尼與香港企業安排了超過200場一對一商貿配對會議。

香港旅遊發展局亦在會場中設置以「舊城中環」為主題的香港冰室, 為參與者提供港式奶茶及雞蛋仔等特色美食, 展現本港中西薈萃的美食文化。

緊接高峰論壇,香港貿發局於晚上在雅加達太古廣場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辦「香港晚宴」,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印尼貿易部副部長Dyah Roro Esti Widya Putri中國駐印尼大使王魯彤,吸引了400多位來自政商界的嘉賓出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高峰論壇致開幕辭時,談及如何深化香港與印尼之間的經貿聯繫。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博士分享香港最新的營商環境和優勢,並闡述印尼與香港企業之間進一步合作的機遇

 

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國際經濟合作協調副部長Dr Edi Prio Pambudi在「成就機遇.首選香港」高峰論壇上致辭。

 

論壇場內設有InnoVenture Salon展覽區,展示多家香港初創公司的創新成果。

 

論壇後舉行的「香港晚宴」呈獻LED舞蹈與武術表演,凸顯香港豐富的文化特色。

影片:http://bit.ly/3DXmYUZ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mediaroom.hktdc.com/

編輯推薦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東盟總部所在地,長久以來與内地及香港的經貿合作緊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經貿關係為優先措施 ,為本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今年7月,香港貿發局組織了由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東盟代表團,於印尼一站促成了15份合作備忘錄(MoU)。為進一步推進兩地的合作,香港貿發局將於明年1月,在印尼舉行「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活動,推廣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兩地企業開拓新機遇。

明年1月 8日,本局將在印尼雅加達舉辦旗艦活動「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推廣香港作為具韌性且聯通世界的商貿及投資中心,及印尼企業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以至内地其他城市及國際市場的理想跳板。活動將於印尼雅加達香格里拉酒店舉行,内容包括全日論壇、專業服務展覽區及InnoVenture Salon展覽區。此外,大會將組織商貿代表團參與「成就機遇.首選香港」及考察等活動。

香港貿發局東南亞及南亞首席代表何建榮早前在雅加達的媒體發佈會上表示,香港憑藉其具策略意義的地理優勢,既是國際金融、募資和投資樞紐,亦是聯通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門戶,為計劃在大灣區及內地擴展業務的印尼企業提供巨大機遇。

論壇與連串活動促商貿交流與對接

全日論壇將匯聚20多位兩地政府代表及商界翹楚,就亞洲區內多個商貿範疇的最新發展及機遇發表真知灼見,議題涵蓋金融、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交通運輸,以及創新科技等;預計將吸引逾千名印尼的政府官員、大型商業機構與中小企代表參與。

專業服務展覽區和InnoVenture Salon展覽區將展出約20家香港專業服務供應商及初創的旗艦產品和解決方案,為香港與印尼商界締造更多合作機會。

同時,大會將組織商貿代表團,匯聚約100名香港的高級行政人員、創新企業家、初創負責人及專業服務供應商,涵蓋創新科技、基礎建設及交通運輸等行業,透過參與「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活動,以及商務考察、交流活動及商貿對接,探索當地的潛在機遇。當日的活動將以「香港晚宴」作結,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印尼的商界領袖交流聯繫。

香港與印尼合作空間大

香港是印尼三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之一,兩地的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向來密切。除了維繫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外,兩地亦積極探討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

香港是内聯外通的雙向平台,作為全球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與印尼的經濟聯繫潛力龐大,特別是金融科技、基建、可再生能源、物流和運輸等行業。同時,印尼企業可考慮利用香港穩健的金融市場籌集資金,以支持各項產業的發展。同時,香港可作為印尼企業進軍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以至國際市場的理想合作夥伴。

近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到訪印尼雅加達,向當地政商界推介香港的「4T」優勢,包括與內地和全球資本巿場的緊密聯繫(ties),擔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為家族辦公室提供無可比擬的投資機遇;簡單且低稅制的有利環境(tax),並為在香港管理的單一家族辦公室提供稅務寬免;對吸引和培育人才(talent)的重視,包括新近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措施和去年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以及專為家族辦公室而籌劃(tailored)的各項盛事、合作機遇和相關服務,為香港企業開拓新市場新增長點。

隨著印尼當局積極推動金融普惠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當地金融科技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迅速。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有利於進行集資活動及建立國際夥伴關係。同時,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因此兩地在金融領域的合作空間非常龐大,尤其是金融科技和金融創新。

印尼擬2028年遷都努山塔拉市,打造成綠能智慧城市是新都建設的重心之一。香港的基建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發能力和創科基礎設施,及多元化的人才庫,加上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協同效應,可為印尼新都建設作出貢獻。

香港物流業擁有完善的多式聯運網絡、處理高價值貨物 ( 包括鮮活食品和醫藥品等對時間及溫度敏感的貨物 ) 的先進技術及專業知識、便捷的貨物清關、高效的物流服務,以及優秀的物流專業人才,有利於發展成為以高價值貨物和電商市場為主的可持續國際智慧物流樞紐。特區政府銳意推動智慧、綠色和可持續物流發展,加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系統的啟用顯著提升本港的客運及貨運能力,將有助港商把握東盟跨境電商的蓬勃商機。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和高效交易,在推動香港的科研、文化創意、設計服務、品牌授權等產業發展扮演着關鍵角色,並為企業帶來新機遇。為了讓業界掌握知識產權產業新格局及促進合作,今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及「創業日」雲集全球逾160位知識產權專家與商界領袖共同探討當今最熱門的議題,包括政策、IP 融資、大灣區及東盟機遇、科技與可持續發展,及成功故事分享,助業界發掘環球機遇。

 

 

由香港貿發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及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創業日」早前圓滿結束。兩項活動涵蓋論壇、展覽、比賽、工作坊和商貿配對等多個環節,匯聚400多家來自知識產權以及創科等不同領域的參展商參與。今年「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迎來逾3,000名參加者到場;「創業日」更錄得約11,800參觀人次,並成功安排逾230場商貿配對會議,為與會者創商機、拓業務。

論壇邀得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出席致辭。

林建岳博士在歡迎辭時表示,香港是創科實力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 — 香港 — 廣州」在百強科技集群中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二。同時香港是創意之都,在影視娛樂、音樂、時尚創意和藝術方面的成就享譽全球,「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及投資中心,維持自由公平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致力保護知識產權。」

陳國基致辭時提到,為確保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交易領導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推出聚焦法規及培育相關專才的舉措。法規方面,特區政府將更新《版權條例》,並修訂註冊外觀設計制度;提出立法修訂,以簡化知識產權訴訟程序,使法院能更有效處理此類案件。培育專才方面,知識產權署將與資歷架構秘書處合作,為23個行業製作知識產權培訓教材;知識產權署亦將推進為本地專利代理人引入監管安排的計劃。

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創業

特區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強調,要加強香港作為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地位,並於早前發表了《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推動文創IP產業發展。

此外,特區政府正致力籌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聚焦提供專利檢索分析等專門服務,以保護科研成果及加強對創科業界的支援,同時促進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最快明年投入服務。

香港貿發局一直重視知識產權資源的發展,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如「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香港國際授權展」「香港國際影視展」等積極促進知識產權商品化及交易。

今年論壇以「重塑知識產權推動成效增長」為主題,探討知識產權在培育創新產業及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

文化創意涵蓋影視娛樂、音樂藝術等不同範疇,Kakao娛樂公司劇情知識產權業務首席經理Jake Hwang,憑藉《金秘書為何那樣》、《社內相親》及《背著善宰跑》等知名網上小說和動漫IP項目,為業界締造成功例子。他認為需長遠看待創造原創IP及投資,而非只著眼於短期收益。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營商環境中,利用知識產權已成為推動創新、建立品牌價值和開創新收入來源的致勝關鍵。小米集團知識產權許可資深總監魏娜以智能手機可包含超過20萬項專利為例,指出與不同知識產權持有人合作能有助研發更多創新產品。

IP融資被視為尚未被廣泛應用的增長引擎,企業可以利用其無形資產作為抵押品來獲取資金,且無需稀釋股權,以取得融資及提升公司的估值。Inngot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Martin Brassell認為,IP估值專家須運用專業判斷,對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專業審查,並進行大量背景研究,以便將接收到的訊息置於合理的營商環境中,並在必要時考量知識產權市場格局。

今屆論壇的創科營商廊「智慧城市科技」為題,集合超過20個在智慧城市、數碼業務、智慧生活、人工智能和機械人、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創科項目。前海管理局科技創新處副處長徐嵩表示,已有超過40家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知名IP機構及科企,在論壇上諮詢落地前海的相關政策及支持措施,有效助力企業「走出去」及「引進來」。

「創業日」「初創夢啟航」為主題,聚集投資者、合作夥伴與行業領導者進行交流,發掘合作機會。活動展出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40 家初創、發明家項目和初創支援服務,當中包括本港創科初創、泰國皇家政府商務部旗下國際貿易促進部首度帶來的10家重點初創,及由Investment NSW率領的澳洲展團和當地九家初創等。同時,活動邀得超過60名行業領袖參與商貿配對會議及交流活動。

「創業快綫:國際篇」旨在協助初創開拓國際市場、建立人脈網絡、增加曝光率以及覓得合適的合作伙伴。活動的評審團已於今年11月選出10家環球優勝初創企業,獲獎的初創於創業日期間出席了「創業快綫:國際篇 – 與環球得獎初創會面」環節,分享創業經驗及互相交流。評審之一的戈壁創投投資總監吳家榮指出,該活動對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初創,凸顯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角色。特區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促進創科發展,及初創和私募投資合作,有助科研成果轉化。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為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扶持創科初創及中小企成長。香港貿發局積極配合政府政策,為相關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支援,促進創科生態圈的發展,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早前,香港貿發局與恒生銀行合辦InnoClub Awards,嘉許在創科領域表現出色的企業,鼓勵業界不斷追求創新和卓越。

 

 

香港貿發局與恒生銀行於2021年攜手打造InnoClub平台,至今已服務逾1,400家港澳大灣區初創及中小企,協助企業把握數碼時代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並推廣香港的創業家精神和創新科技發展。平台除了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外,更定期舉辦商貿配對、交流聚會及創科研討會,助企業建立人脈網絡,促進跨界別合作。

今屆InnoClub Awards踏入第二年,主辦方於香港貿發局「創業日2024」首天(12月5日)頒發獎項予三家得獎企業,表彰他們在可持續發展、傳統行業數碼轉型和市場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成就,得獎名單如下:

 

 

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梁國浩表示,隨著 InnoClub的會員數目持續增長,相信將能為會員提供更大的價值,讓志同道合的創業家聚首一堂,就自身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分享經驗,「我們將繼續組織聚會,如數碼轉型方案展示日和粵港澳大灣區交流活動,協助中小企和初創成長和發展。」

恒生銀行商務理財業務總監黃宏活指出,該行扎根本地多年,在大灣區擁有強大的網絡,為初創和中小企提供專業的市場知識和領先的銀行服務,推動他們的業務發展,「我們期望與香港貿發局保持策略夥伴關係,不斷壯大InnoClub的規模,為大家創造更多機遇。」

InnoClub GBA Innovator Award

甡物科技 – 利用科技轉化茶渣為創新環保生物基材料,推動可持續發展

InnoClub GBA Innovator Award旨在表彰為大灣區創新技術作出重大貢獻的創新公司,及開發對該地區產生積極影響的創新產品、服務、技術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初創企業。

獲獎企業甡物科技創辦人蕭啟東早於2017年已察覺茶飲店熱潮帶來大量茶渣浪費問題。甡物科技成立於2020年,致力解決農業廢棄物及碳排放問題,把廢棄物轉化為可商業量產的創新環保生物基材料,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經過多年研發,成功將茶渣轉化為可替代塑膠的創新物料「茶纖維」。這種環保物料不但可塑性高,適合3D打印,更已通過FDA食品安全認證,不含有害物質BPA,為市場提供嶄新的環保選擇。

目前公司已成功打入內地市場,成為連鎖茶飲品牌喜茶的供應商,可見他們對大灣區環保創科發展的貢獻。公司不斷創新,發展至今材料已不再侷限於茶渣,去年更實現量產,並在今年完成建設自主研發生產基地。

甡物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蕭啟東表示:「感謝InnoClub平台為初創企業提供寶貴的商業配對機會。公司去年更獲得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支持,有助業務發展。未來,我們將在InnoClub的持續支持下,擴大在大灣區的服務範圍,並將業務範圍拓展東南亞、歐美等市場,滿足各地可持續發展需求。同時加入提供解決方案服務,幫助客戶處理廚餘問題。我們亦以幫助客戶解決廢物問題為最終的目標,實踐環保理念。」

InnoClub Industry Impact Award

和田食品科技 - 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熱鏈技術開創新餐飲模式,降本增效

InnoClub Industry Impact Award旨在表彰透過創新工作對業界作出重大貢獻的初創企業。

獲獎企業和田食品科技提供智慧餐飲解決方案,構建物流科技平台,重塑傳統餐飲業營運模式,透過智慧供應鏈平台,實現從中央加工、倉儲物流到終端門店的全流程數碼化管理。其獨創的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熱鏈技術,成功打造去中心化餐飲服務平台,突破實體餐廳的地域限制。

最受矚目的熱鏈便當自動販賣機,將銷售點延伸至醫院、大學等人流密集區域。系統應用專利熱鏈技術,確保食品從製作到售出期間維持65℃以上溫度,顧客僅需17秒即可享用熱騰騰美食,徹底改變外賣體驗。和田食品科技業務版圖橫跨香港、日本東京、大阪及澳洲珀斯等地,累計售出逾80萬份美食。其創新方案不僅提升餐飲業營運效率,更為食品安全把關,助力業界邁向智慧化轉型。

和田食品科技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隽表示,「感謝InnoClub對和田食品科技創新模式的認可,我們預料這將成為飲食行業的新趨勢。目前餐飲業面對高通脹、低單價等挑戰,急需改善成本結構。為協助商家應對困境,我們推出訂閱模式的餐飲服務平台,僅收取平台費用,協助商家拓展業務。受惠InnoClub的支持,公司未來將積極進軍海外市場,並正在研發第六代機器,確保新一代技術能在日本市場順利應用,同時啟動A輪融資計劃,善用InnoClub所提供的資源,尋求更多國際投資者的支持。」

InnoClub Rising Star Award

GoGoChart - 開發創新移動及數碼營銷科技方案,提升營銷成效

InnoClub Rising Star Award旨在表彰初創的明日之星,具備創造力、領導力,堅持創新並展現出卓越的前景,有潛力成為未來領導者的初創公司。

今年得獎企業GoGoChart自2016年成立以來,憑藉其移動及數碼營銷科技方案,成功為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2,000個應用程式及品牌提供專業服務。GoGoChart專注於付費廣告投放及App Store優化(ASO)服務,協助企業提升應用程式的排名及曝光度。

公司由最初專注手機遊戲應用程式,逐步拓展至品牌推廣領域,並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為提升服務效率,GoGoChart自主開發營銷活動管理平台(CMP)及軟體即服務(SaaS)解決方案,讓客戶能夠自助選擇所需服務,有效降低推廣成本。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魯曉聚表示,「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金融、消費品牌、電子商務及遊戲四大領域。目前,GoGoChart除了致力協助香港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外,更計劃借助大灣區優勢開拓國際市場。透過InnoClub和恒生銀行龐大的商業網絡,公司期望能接觸更多潛在客戶,進一步擴大業務版圖。」在數碼營銷科技日益重要的今天,GoGoChart的創新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了具成本效益的營銷方案,助力企業在數碼時代保持競爭優勢。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為期兩日的「香港論壇」圓滿閉幕,活動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及地區、逾320名環球香港商會代表出席。今年論壇聚焦討論香港營商前景、北部都會區發展,以及青年創業等熱門議題,為與會者提供相關範疇的深入見解,積極推廣香港「八大中心」功能優勢,同時促進各地商界交流,攜手創造更多商機。

 

 

由香港貿發局及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主辦的第25屆「香港論壇」於12月3至4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舉行。活動内容包括主題演講、小組討論、商貿配對、互動交流環節等。

香港貿發局總裁方舜文在致歡迎辭時表示,香港是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並為聯通中外的雙向平台,擔當著「超級聯繫人」的重要角色。憑藉香港在傳統行業的固有優勢,及在新興行業的發展動能,各行各業將迎來無限機遇。

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主席Hans Poulis在致開幕辭時表示,本屆論壇聚焦法治、國際合作及北部都會區計劃對維持香港作為領先金融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及創新樞紐的重要性; 同時強調香港在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價值,及剖析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投入及措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次日午餐會時強調,香港是全球的「超級聯繫人」,長久以來憑藉各種優勢,包括自由開放的投資環境、簡單低稅率稅制、現代化基建和物流網絡,以及暢通無阻的資訊、資金、貨物和人流等,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投資者來港投資興業。「我們正全力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八大中心』,以及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動力—北部都會區。我們亦設立『人才服務辦公室』及『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提升香港的策略價值,推動人才和企業的發展。」

維護法治和維繫國際間緊密合作,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和商貿中心。論壇中特設「全球競爭力基礎」環節,前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袁國強擔任演講嘉賓,探討了建基於法治及司法獨立精神的完善法律制度,如何促使香港成為開放、透明和值得信賴、讓企業蓬勃發展的地方。

恒隆集團董事長陳文博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富豪酒店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羅寶文以及Future Green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Heidi Yu Spurrell等商界領袖,在論壇上探討不同行業及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相關的投入及創新,和與會者分享寶貴經驗並互動交流。

而業界新力量方面,在論壇上,一眾在港青年企業家包括Clear Robotics Limited聯合創辦人Sidhant GuptaCHOMP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馬嘉蘭alfred24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Christian Secci亦分享了他們創新的視野及變革的創業經驗,以及如何透過新穎的想法及科技推動行業轉型。

西班牙香港商會加盟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

今次論壇兩日(12月3至4日)期間,環球香港商會代表參觀香港空運貨站、香港國際機場及菜鳥智慧港等項目,充份了解到香港物流及空運的最新發展,並體驗香港作為「八大中心」的獨特角色及所帶來的機遇。

「香港論壇」是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的年度盛事。聯盟於2000年成立,現有約11,000名商界領袖會員,分佈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共49個商會組織。今屆論壇宣佈了西班牙香港商會於今年新加入環球香港商會聯盟,反映聯盟網絡正不斷擴大,及歐洲商界對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的濃厚興趣及認同。

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2024-2027執行委員會選舉結果於12月4日公布,美國北加州香港商會的王易虹女士當選新一屆聯盟主席,新加坡香港商會的邱達成先生則獲選為聯盟副主席,香港-英國商業論壇的Keith Jackson先生及港加商會的Cindy Ho女士分別擔任聯盟司庫及秘書。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香港的金融優勢享譽國際,根據最近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已上升至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為保持本港的競爭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了多項舉措,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包括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優化跨境金融措施解決中小企的跨境融資痛點,促進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及開拓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今年,「亞洲金融論壇」凝聚環球金融新思維,在變局中創生機。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將於2025年1月13至14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為2025年國際金融周拉開序幕。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啓動增長新引擎」,一連兩天的活動將涵蓋多場演講、專題會議、工作坊、展覽專區及環球投資項目對接,為業界發掘商機及新增長點。

捕捉內地機遇 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首天的「亞洲金融論壇」設有多場演講及討論環節,包括「開幕演講」、「主題討論」、「香港貿發局及知識夥伴聯合市場調查」、「政策對話」、「環球經濟展望」、「保險及風險管理」、「中國機遇」、「資產與財富管理」,共謀如何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新金融生態及政策下把握機遇,同時做好風險管理。

論壇翌日將舉行「專題早餐會」、「專題工作坊」、「投資長慧眼」、「專題工作坊」等。其他焦點活動還包括一連兩天均會舉行的「專題午餐會」、「環球視野」、「明日對話」、「爐邊談話」等,深入討論熱門的金融議題。

金融科技創新成環球金融業新增長引擎

「Deal-making環球投資項目對接」作為「亞洲金融論壇」的重點環節之一,一直致力按參與者感興趣的領域,通過一對一實體會議及線上會議聯繫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和投資項目,促進金融科技、環境、能源及環保科技、數碼科技、醫療科技、深科技、生產科技等十大重點行業的發展。

論壇在過去多年來已經為投資項目擁有人、私募基金公司、投資者、家族辦公室、信託及高淨值資產人士等6,300多家公司安排了超過9,000場會議。

現場設有聚焦金融科技的展覽專區,如「金融科技專區」「InnoVenture專區」「FintechHK初創專區」,匯聚環球展商和國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投資促進機構及贊助機構,展示創新的金融解決方案。

各地投資推廣機構亦將聚首於「全球投資機遇專區」,在論壇現場向與會者介紹當地在不同領域的投資機會。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施政報告》提出打造香港成為跨境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加強香港的競爭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機場三跑系統已經正式啓用,令香港如虎添翼。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香港信保局)與香港貿發局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協助港商掌握最新市場趨勢,早作部署;同時亦積極瞭解港商所面對的挑戰,為他們提供務實的支援,搶佔全球電商藍海。

 

 

香港信保局與香港貿發局早前聯合發佈《港商迎來跨境電商新機遇》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九成受訪企業認為未來兩年跨境電商業務會帶動可觀的銷售增長。市場方面,受訪企業主要佈局於內地及東盟市場。此外,他們普遍關注風險管理,及希望獲得相關的支援。然而,企業須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進口清關,以及處理退貨退款等實務挑戰。

香港信保局總監趙民忠表示,今次香港信保局和香港貿發局聯合發佈《港商迎來跨境電商新機遇》調查研究報告,有助業界深入了解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最新發展,以及他們面對的挑戰和所需的支援服務。瞭解到港商遇到不少挑戰,包括向傳統銀行及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因此香港信保局今年先後與金融科技公司、再保險公司,以及銀行合作,度身訂造貿易信用保險方案,向香港電商的貿易貸款提供保障,以鼓勵及支持港商獲得貿易融資,發展跨境電子商貿。

此外,香港信保局亦會配合2024年《施政報告》,繼續積極尋求與更多金融機構合作,以加強支持港商獲得與電商有關的出口融資。憑藉在貿易信用保險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香港信保局全力協助港商在業務發展中保持競爭優勢,支援他們開拓新海外市場、降低貿易風險及減低營運成本。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電子商貿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動力。世界銀行引用市場調查機構數據估計,2024年全球B2C電子商貿銷售額達到6萬億美元,中國內地是全球電商的領跑者,超過四分之一消費品零售是通過網上進行交易。香港貿發局會繼續透過舉辦不同活動,積極推動港商投入電商業務,抓緊電商發展機遇,在全球舞台更上一層樓。

跨境電商成關鍵驅動力

香港信保局和香港貿發局於今年6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線上方式,訪問了352家香港貿易商和製造商,了解港商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狀況、目前所面對的困難,以及他們需要的支援服務等。

受惠於網絡科技普及、電子支付服務不斷創新,以及電商平台可提供全面服務等因素,即使是新晉及較小型企業都可以輕易在全球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受訪企業認為未來兩年跨境電商業務會帶動可觀的銷售增長。此外,受訪企業普遍認為跨境電商為業務發展帶來正面效果,包括拓闊銷售渠道(69.0%)、新增市場機會(50.3%)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48.9%)。

聚焦內地及東盟 鞏固歐美日市場

負責是項研究的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趙永礎表示,受訪企業電商業務覆蓋全球,包括中國內地(75.2%)、東盟(53.0%)、美國(42.2%)、日本(30.9%)及歐盟(30.0%)市場,並且認為中國內地(61.6%)及東盟(44.3%)市場在未來兩年最具增長潛力。港商普遍期望做好風險管理,例如利用運輸保險、承擔收付風險等保險服務(39.8%),以及取得電子商貿推廣(34.4%)及幫助管理運輸和退貨的物流服務(33.5%)等支援,以應對市場競爭和風險。

儘管跨境電商商機龐大,但是業者仍要應對不同的實務挑戰,包括貨物交付、平台費用、匯率、退款、市場競爭、監管及財務問題。

受訪企業認為存在的實務問題包括:中國內地或海外的清關程序繁複(38.4%)、退貨程序複雜/成本高昂(31.3%)及難以管理小宗訂單的國際交付(29.8%)等。

針對平台費用、匯率、退款問題,受訪企業認為第三方電商平台的高額佣金、付款周期長等問題為他們帶來挑戰(51.1%);面對匯率波動/匯兌成本高昂的難題(46.6%)。另有28.4%的企業表示退款涉及的費用十分高昂。

另外,受訪企業指出發展跨境電商會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的挑戰(84.9%),也有企業表示在監管(54.0%)及財務方面(41.2%)遇到困難。

善用香港優勢 創新求勝

問卷調查外,香港貿發局也訪問了部分從事跨境電商的相關企業。根據專家意見,雖然中國內地市場規模龐大,但也要留意當地市場競爭激烈。為此,港商可同時留意其他海外商機。歐美先進國家擁有成熟的網購市場,而逐漸興旺的東南亞電商市場也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

此外,善用新興營運模式至關重要,包括制訂切合目標市場的網上銷售策略,例如與合適的KOL/網紅合作,或製作合適的視頻吸引消費者。

報告也指出,香港具備卓越的物流處理能力和廣泛的空運網絡,而成熟的金融市場及多元融資服務正好切合電商的財務需要。與此同時,香港是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內地的理想跳板,而「香港品牌」在中國內地也擁有一定優勢。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香港是內地企業對外經濟合作的橋頭堡。(shutterstock.com)

 

三中全會提出要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包括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而國家也繼續鼓勵內地企業「走出去」布局國際業務。香港方面,《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也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建立國際或區域總部,協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平台「走出去」。事實上,香港一直是內地對外經濟合作的橋頭堡,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的首選服務平台。

繼2023年進行同類型研究,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4年8月在長三角進行新一輪問卷調查,以瞭解內地企業在現時多變的經濟環境及業務挑戰下,他們「走出去」的發展方向,以及所需要的服務支援。結果顯示,90.7%受訪企業表示在未來1‑3年計劃「走出去」,反映雖然面對重重挑戰,大部分企業仍積極「走出去」拓展國際業務。此外:

 

  • 93.9%受訪企業表示目前面對包括市場需求、航運/地緣政治、融資等不同方面的問題。相較2023年的83.9%調查結果,內地企業目前明顯面對更多挑戰。
  • 高達95.2%「走出去」企業表示聚焦「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及RCEP國家,高於2023年調查的72.8%,當中83.0%有意前往RCEP國家發掘商機。
  • 77.2%表示會前往香港尋找所需服務以支援其國際業務,包括市場營銷/產品設計/電子商務、融資及風險管理、專業服務等,顯示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

 

積極「走出去」對外投資發展

2024年7月15至18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包括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1]。一方面,中央政府最近推出新版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2],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正進一步「引進來」吸引外商投資內地。另一方面,中央也繼續大力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與海外夥伴合作,布局國際業務和拓展海外市場。

「十四五」規劃[3]明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且支持港澳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香港作為有效的國際商貿服務平台,是內地企業聯繫國際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正在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發掘市場機遇,包括發展「一帶一路」及其他新興市場。香港特首在2024年10月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建立國際或區域總部,並為在港企業提供一站式多元專業諮詢服務,協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平台「走出去」。

事實上,全球企業正重新審視其國際業務布局,當中不乏希望重拾對外投資步伐,以便進一步推動業務發展。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表的2024年度報告[4],雖然去年全球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2%至1.3萬億美元,但相比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2%而言,跌幅明顯減少,顯示全球企業正積極探索重新對外投資策略。

內地方面,商務部在2024年9月發表的統計公報顯示[5],2023年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772.9億美元,增長8.7%,全球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4,043.2億美元)和日本(1,840.2億美元),連續12年全球位列三甲。反映內地企業在疫情後正重新「走出去」構建國際業務發展格局。

根據商務部數據[6]顯示,2024年1至8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40.9億美元,按年增長12.4%。其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5.1億美元,按年增長2.2%。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是內地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2023年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流量達1,087.7億美元,增長11.5%,佔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61.4%;以截至2023年底的累計投資流量計算,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達17,525.2億美元,按年增長10.3%,佔內地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59.3%。

2023年內地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407.1億美元(按年增長31.5%),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23.0%;對東盟10國的投資達251.2億美元(按年增長34.7%),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14.2%,顯示內地企業「走出去」布局國際業務,除發達國家外,也越來越重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包括東盟等合作夥伴。

雖然香港是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地,但實際上大部分相關企業主要是利用香港平台和服務,包括法律、諮詢、會計等多元化專業服務,以協助其拓展海外業務發展。加上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市場環境,同時具備資金自由流通優勢,便利內地企業處理外匯和跨境資金調度,進一步吸引部分內地企業直接在香港建立業務據點,以處理其在香港以至整個海外地區的業務營運。香港在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策略上,可發揮作為功能平台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更全面地布局全球業務發展,開拓「一帶一路」及其他海外市場的龐大機遇。

長三角企業「走出去」:2024年調查結果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4年8月在南京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長三角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意向[7]。是次調查共收回457份問卷,扣除政府部門、商會、非內地企業等,當中343份是由主要在長三角經營的內地企業填寫的有效問卷。這是繼經貿研究於2023年中在內地(主要在大灣區)進行調查後[8],開展新一輪的問卷調查。以下是2024年8月的問卷調查結果。

 

  • 面臨更多業務挑戰
  • 93.9%受訪企業表示目前面對各種挑戰,主要來自市場需求/經濟因素(44.4%)、國際航運/地緣政治(40.1%),以及融資及風險(37.0%)等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相較於2023年的83.9%,內地企業目前明顯面對更多挑戰。

 

 

  • 繼續「走出去」拓展商機
  • 與去年調查相若,90.7%受訪企業表示在未來1-3年計劃「走出去」拓展國際業務,反映隨著新的對外經濟合作和市場機會湧現,不少內地企業重新審視其業務發展策略,積極部署發展國際業務,繼續「走出去」投資海外市場。

 

  • 更重視拓展海外市場
  • 在計劃發展海外業務領域的內地企業中,71.8%選擇「市場銷售」策略,幾乎是其他策略的3倍(2023年只有26.9%選擇「市場銷售」),顯示他們目前更重視拓展海外市場。其他策略包括「投資設廠」(27.5%)、「海外採購」(20.6%)和「物流運輸」(11.1%)。

  • 積極發掘「一帶一路」機遇
  • 當被問到「走出去」的目標國家或地區時,高達95.2%表示聚焦發掘「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及RCEP國家的商機(2023年只有72.8%),當中83.0%有意前往RCEP國家,以及接近40%希望前往其他一帶一路及新興市場發展海外業務。至於先進國家則只有30.6%(2023年達65.1%),可見內地企業目前更聚焦「一帶一路」及RCEP商機。

 

  • 內地企業首選香港平台「走出去」
  • 有計劃「走出去」的受訪內地企業表示,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77.2%表示香港是尋找專業服務的首選平台,支援他們前往海外拓展各種業務,較2023年的62.1%有所提升。雖然此次主要調查長三角企業,地理上與香港有較遠的距離,但結果顯示他們也希望選擇香港服務,協助他們「走出去」發掘海外商機。

  • 需要多元服務支援
  • 內地企業開拓國際業務時需要廣泛的專業服務。高達87.5%表示希望尋找市場營銷、產品設計、電子商務等服務,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走出去」企業主要以「市場銷售」為主(詳見上文)。其他服務需求包括「融資及風險管理」(29.6%)、「專業服務」(26.7%)、「產品標準、ESG、供應鏈管理」(17.4%)。

 

[有關2023年調查結果,請參閲:《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拓展「一帶一路」及RCEP機遇首選平台》]

附錄:


[1]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2] 更多詳情,請參閱《2024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11月起實施》

[3]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4]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4年世界投資報告》

[5] 資料來源:商務部《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6] 資料來源:商務部

[7]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4年8月,於香港貿發局在南京舉辦的「SmartHK蘇港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現場進行問卷調查。

[8] 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3年在內地進行問卷調查 ,主要訪問大灣區及部分長三角企業的「走出去」策略。更多詳情,請參閱《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拓展「一帶一路」及RCEP機遇首選平台》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research.hktdc.com

編輯推薦

目前,全球物流供應鏈處於重塑的關鍵時期,正邁向高增值方向發展。剛圓滿結束的「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為業界打造一個深度的交流平台,今年邀得政商界翹楚就「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物流的議題進行探討,讓業界獲得最新行業資訊,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下保持競爭力,把握環球商機。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以及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指出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增強整體的競爭力。

香港位處亞太區的心臟地帶,海陸空交通網絡完善,貫通多個亞洲以至全球的重要市場。同時,香港的基建發展蓬勃,持續升級的航運及空運等設施,大大提升客貨運能力及效率;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行動綱領》),提出了多項促進物流業進一步發展的策略和行動措施,並持續加強與粵西地區及鄰近地區的物流業界合作,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

為推動物流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於11月18 至19日合辦第14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以「塑造未來供應鏈:強韌和永續」為主題,一連兩天的會議共設有20多場專題論壇就業界熱門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吸引來自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約2,200名與會者參與。主辦方亦於會議期間安排了超過300場商貿配對活動,促進業界交流合作。

今屆會議邀請到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出席首日會議作特別致辭。此外,國家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亦出席致辭,今年更特別邀請到不少東盟官員參與,包括馬來西亞交通部交通部長陸兆福、柬埔寨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國務秘書H.E. Heng Nan、老撾公共工程和運輸部副部長H.E. Saysongkham Manodham及越南交通部副部長H.E. Nguyen Xuan Sang亦親臨現場作特別致辭。

香港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致歡迎辭時表示,面對環球各項挑戰,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是推動全球貿易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聚焦全球市場機遇與供應鏈轉化等熱門議題,藉以凸顯亞洲供應鏈在當今互聯互通世界中的重要性。

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特別致辭時表示,香港作為綠色智慧港口充滿發展機遇,《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了相關策略和行動措施,包括促進整個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發展。特區政府日前亦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推動香港發展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引領業務升級:推動供應鏈變革」環節,億滋國際全球生產力(基準及分析)高級總監Kalyan Chakravorty 在分享供應鏈管理的困難及機遇時指出,供應鏈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生態系統,因此要從整體供應鏈出發,重新設計和建立韌性。

同場的株式會社商船三井専務執行役員田村城太郎就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分享其看法,他認為香港與航運業相輔相成,有助香港的航運業各個層面佔據重要地位。

「開拓新貿易路線 應對供應鏈挑戰」環節中,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鄺永銓表示,香港正與「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建立密切的商貿合作,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啟用,其貨運運力將在十年後提升至每年1,000萬噸,他對業界未來的發展感到非常樂觀。

「創新對話:以創新和整合優化數碼供應鏈」環節中,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技術物流司司長Shamika N. Sirimanne指出,數碼新科技跟以往的科技截然不同,它帶來的數碼革命是一個極為迅速的科技發展,建議企業及時把握機遇。企業亦可通過各種先進科技的無縫整合,從而優化整體物流運作和供應鏈管理。

港府牽頭助業界發掘優秀人才

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在《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中倡議籌辦的《香港物流新銳大獎》2024頒獎典禮於會議第二日舉行,向創新、高端、智慧及綠色物流等領域有出色貢獻及展現卓越潛力的年青物流人才頒發獎項,助業界發掘優秀人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擔任典禮頒獎嘉賓,黃舒瑤榮獲物流新星獎,葉芷彤榮獲傑出專業獎,創新領導獎由楊煒標、張泰業及歐嘉威奪得。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

東盟國家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不少港商已將目光轉向新興國家,而泰國是港商拓展版圖的熱門地之一。泰國經濟增長充滿動力,營商環境吸引,包括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中產階層迅速壯大,資訊科技不斷進步及基礎建設日益發達等。同時,泰國鼓勵自由貿易,並持續改善優惠措施,以鞏固該國作為首選投資地的地位。

 

 

為了讓港商加深對泰國市場的瞭解,香港貿發局早前安排15家來自不同界別、參加「T-box升級轉型計劃」(T-box)的中小企,到訪泰國駐港總領事館,了解泰國的最新經濟發展及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與泰國中小企互相交流及建立聯繫。

泰國駐港總領事吳豐燦(Chaturont Chaiyakam)在活動上致歡迎辭時表示:「泰國駐港總領事館與香港貿發局一直保持緊密聯繫,這次活動讓我們了解香港中小企的業務發展所需,並向他們介紹泰國最新的營商環境,例如『泰國4.0』和『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經濟藍圖和規劃、泰國《外商經營企業法》(Foreign Business Act,FBA)等。」

「泰國4.0」促進經濟轉型 推優惠政策招商引資

泰國駐港總領事代表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泰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根據當地政府及相關機構數據顯示,目前泰國擁有6,600多萬人口,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000億美元,全年人均GDP達7,300美元,比2022年增加了1.9%,反映當地民眾收入持續提升,有助帶動消費及整體經濟發展。

香港與泰國的經貿往來頻繁,今年1月至7 月,兩地貿易總額已突破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41%,泰國至香港的出口總值達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0.63%,當中以珠寶、電子組件、電腦零部件、白米及水果類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至於泰國從香港進口總值亦超過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4.47%。

隨著泰國政府積極推動「泰國4.0」發展計劃,當地製造業正沿價值鏈向上發展,並借助創新科技的力量,促進國家實現經濟轉型。當中的重點工作是在泰國東部三省(差春騷府、春武里府和羅勇府)開發「東部經濟走廊」(EEC),大力發展智能電子產品、新一代汽車、數碼服務、高檔醫療保健旅遊、農業及生物技術、未來食品等產業,向外商投資項目提供包括豁免企業所得稅、減免企業所得稅最高50%等投資優惠,以吸引中國內地、粵港澳大灣區、東盟等地的外資進入泰國市場。

中小企關注開業流程 冀發掘潛力合作夥伴

在會議上,不少香港中小企都關注在泰國成立公司或開設生產線的流程。佰德聚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Baide Juye Group(Hong Kong)Co., Limited)董事黃少駒表示,公司從事化妝品及美容護膚品生產業務,有意投資1,000萬港元在泰國增設生產線,「我們在去年成為T-box會員,隨即已透過T-box團隊參加商訪印度駐港領事館的交流活動,了解印度市場的經濟及營商環境。這次到訪泰國駐港總領事館,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在泰國開設化妝品工廠的准入資格,包括如何取得泰國商務發展局(Department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DBD)的許可、申請泰國外國業務許可證(Foreign Business License,FBL)的流程等。」

另一中小企代表,樂力製衣有限公司(Ludwick Garment Ltd)董事張壽強(Andy Cheung)表示,他們早在疫情前已部署開拓泰國市場,亦曾接觸當地的服裝品牌,惟對泰國市場認識不多,至今仍未能進駐當地,期望透過此行接通泰國機遇,「我們的服裝產品已進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東等地。泰國服裝同樣以輕薄為主,正是我們的理想銷售市場,此行讓我們認識泰國方面的代表,了解進入泰國市場的細節。」

為期三個月的「T-box升級轉型計劃」(T-box),提供免費支援,旨在協助本港中小企提升企業競爭力,達成升級轉型的目標,例如品牌升級、數碼轉型、生產及供應鏈方案、市場開拓及可持續發展等。T-box在過去四年間已吸引4,300多家香港中小企成為會員。

 

 

 

Original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