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海上丝绸之路包含两条路线,其中之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印度洋是亚欧运输的主要通道,占中国海外贸易,能源和原料运输的很大比重。斯里兰卡拥有众多优越条件,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广东省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物流枢纽规划中,将与斯里兰卡联结,建设水铁联运大通道。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地图: 粤港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联结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编制

斯里兰卡物流优势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多条世界上繁忙的航道之间,并与印度非常接近,是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拥有发展成为南亚主要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所需的优势(请参阅《斯里兰卡:南亚新兴物流枢纽》)。斯里兰卡经济规模虽小,2014年总贸易额为310亿美元(仅及印度7,780亿美元的4%),却是区内一个重要的转运中心,不少航运公司在这里为货物进行集拼及拆箱,再运往其他目的地。2014年,科伦坡港的货柜吞吐量增长12.3%至488万个标准货柜(TEU),当中主要是转运货物,占总货柜吞吐量的75%。

世界航运公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的统计数字显示,斯里兰卡西岸的主要货柜港口科伦坡港(Port of Colombo)是南亚最繁忙的港口,2013年货物处理量为431万TEU,领先于印度最大的货柜港口尼赫鲁港(Jawaharlal Nehru)(2013年处理量为412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图: 斯里兰卡货柜码头吞吐量(百万TEU)
 

科伦坡港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科伦坡港日益繁忙。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图: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邻近科伦坡港的一项填海工程。

鉴于市场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斯里兰卡政府已展开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在此之前,科伦坡港有3个货柜码头,分别为Jaya Container Terminal、Unity Container Terminal 及 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合共有7个主货柜泊位和4个驳船泊位。

扩建计划完成后,科伦坡港将增添3个码头。第一个新码头南货柜码头(South Container Terminal)现已开始营运,是南亚地区首个可容纳特大货柜船的码头,发展商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港务局合资经营的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Colombo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s Limited)。此外,由斯里兰卡港务局全资拥有的东货柜码头(East Container Terminal),将于2015年底投入服务,而西货柜码头(West Container Terminal)则仍在筹划阶段。加入3个新码头后,科伦坡港的货柜处理量将由目前每年400多万TEU,大幅增加至1,200万TEU,成为世界最大货柜码头之一。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招商局拥有科伦坡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85%股权。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图: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南货柜码头是科伦坡港口扩建计划一环,现已开始营运。

汉班托塔港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地图: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南部。

为了进一步扩展物流业,斯里兰卡政府在南部沿海城市汉班托塔(Hambantota)发展一个新港口和经济特区。值得注意的是,一家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公司,获选为整个发展项目的承建商。

第一期工程业已完成,新建港口已于2014年开始投入营运,可供4艘货轮同时停泊,并设有船舶加油码头。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将增建一个有7个泊位的货柜码头,预料工程于2015年底竣工。此外,第三期工程将建造一个船坞。虽然该发展项目的大部分工程仍未完工,但汉班托塔港的业务已有良好进展,在2014年共处理了388艘货船,较2013年增加一倍有多。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图: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汽车转运是汉班托塔港目前的主要业务。

斯里兰卡虽然没有生产汽车,但汉班托塔现已成为汽车转运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理想,加上汉班托塔属深水港,越来越多日本、韩国和印度的汽车制造商利用这个港口,把在印度、泰国、日本和中国生产的汽车,转运到非洲、中东、欧洲和美洲市场。根据斯里兰卡港务局的资料,汉班托塔港于2014年共处理254艘运载汽车的货轮,较前一年增加85%。同年处理的汽车货量接近190,000 辆,远较2013年的65,000辆为多。除汽车外,汉班托塔港势必成为其他多类货物的转运枢纽,与科伦坡港看齐;该港口尤其希望为其他亚洲生产基地的代工生产(OEM)厂商提供货物转运服务。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是汉班托塔港口发展项目的主要承建商。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图: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运载汽车的货轮在汉班托塔港卸下汽车。

外商参与

基建设施一向是物流枢纽必须具备的「有形条件」,斯里兰卡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然而,在「无形条件」方面,该国正面临不少挑战,包括需要吸纳足够的合资格专业人才和国际参与者。目前,斯里兰卡的物流和运输业仍落后于区内多个主要枢纽,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14年物流表现指数》,斯里兰卡在160个国家中排行第89位。斯里兰卡在「物流服务能力和质素」取得2.91分,较印度(3.03)、阿联酋(3.5)、香港(3.81)和新加坡(3.97)为低,显示该国需要改善物流服务的质素,而在「硬件」方面,例如港口、道路和铁路等,也须作出更多投资。

外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参与能为斯里兰卡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水平,对其物流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现时斯里兰卡的法例规定,一家船务代理的外资持股量最高只能达40%,若要高于此比例,必须向投资局申请,并由该局逐一审批。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表: 从科伦坡港口到部分目的地所需航运时间
 

对外资物流公司来说,斯里兰卡除地理位置优越外,还有其他具吸引力的优点。该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甚少出现港口挤拥情况,也极少发生大规模劳资纠纷。此外,与区内其他国家相比,在斯里兰卡进行国际贸易所需承担的相关成本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斯里兰卡出口及进口货柜的成本,分别为每个560美元及690美元,远远低于南亚区平均的1,923美元及2,118美元,以及孟买的1,120美元及1,250美元。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于2015年初前赴斯里兰卡考察,访问了一家在当地经营的香港航运及物流服务供应商。据该公司指出,越来越多轮船和平底驳船公司到斯里兰卡经营业务,有助该国物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获取佳绩。举例来说,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美集物流(APL Logistics)已宣布将于今年在斯里兰卡设立南亚区拼装中心。该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将在斯里兰卡经营货柜货运站、仓库和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香港物流服务供应商如有意进一步在外地扩展业务,可与斯里兰卡同业合作,在南亚区拓展商机。

联络资料

 

斯里兰卡港务局
(Sri Lanka Ports Authority)
电话:(+94 11) 2421201
传真:(+94 11) 2440651
电邮:webmaster@slpa.lk
网址:www.slpa.lk
特许物流及运输学会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电话: (+94 11) 5657357
传真: (+94 11) 2698494
电邮: admin@ciltsl.com
网址: www.ciltsl.com
斯里兰卡物流及货运代理协会
(Sri Lanka Logistics &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
电话: (+94 11) 4943031
传真:(+94 11) 2507577
电邮: secretary.general@slffa.com
网址: www.slffa.com
锡兰船舶代理协会
(Ceylon Association of Ships’ Agents)
电话: (+94 11) 2696227
传真: (+94 11) 2698648
电邮: info@casa.lk
网址: www.casa.lk
科伦坡付货人学院
(Shippers’ Academy Colombo)
电话: (+94 11) 3560844
传真:(+94 11) 2874065
电邮: enquiries@shippersacademy.lk
网址: www.shippersacademy.lk
斯里兰卡付货人委员会
(Sri Lanka Shippers’ Council)
电话: (+94 11) 2392840
传真: (+94 11) 2449352
电邮: slsc@chamber.lk
网址: www.shipperscouncil.lk

编辑推荐

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一项最新的投资项目。随著「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类投资项目的数量必定会不断增加,但中国与非洲的发展规划是否协调一致?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照片: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中非合作进行全长485公里的蒙内铁路建设工程。

吉布提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而埃塞俄比亚素来被视为东非之角的经济龙头,现在,两国均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大规模国际基建及贸易发展计划。

吉布提国土虽小,但其港口位处红海入口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吉布提有大量外国军队驻扎,当中包括美国在非洲的最大军事基地。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是区内的经济发展亮点。

尽管两个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但现已被亚吉铁路联系起来。亚吉铁路主要由中国建设和投资,并由中国中铁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负责兴建,2016年10月正式通车,成为非洲首条跨境电气化铁路。整项工程造价达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融资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

埃塞俄比亚地处内陆,而亚吉铁路全长750公里,大大改善了该国的进出口运输交通。最重要的是,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港之间的公路运输路程,原本需时7天,现在则大幅缩减至10个小时。该铁路是中国与非洲战略合作的成果,被视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蒙内铁路)是另一项由中国出资/主导的项目,今年6月亦投入运作。蒙内铁路全长485公里,实为一个价值140亿美元的标准轨距铁路网络的第一期工程。该铁路网络规模远超蒙内铁路,最终将由肯尼亚延伸至乌干达,再抵达卢旺达。

上述铁路网络落成后,中国制造的商品可望透过蒙巴萨港打开东非多个内陆市场。中国对矿产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而该项目料将改善非洲矿产出口的供应链。

中国在非洲已展开众多工程项目,上述铁路是其中两个最新项目。早于1970年代,中国在非洲已兴建坦赞铁路,把内陆的赞比亚及其产铜带与坦桑尼亚的三兰港连接起来。当时坦赞铁路是中国在非洲最大型的援助项目。

最近,中国承诺向非洲各国多个大型基建项目作出投资,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元素。显然,中国希望在非洲的经济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而这一方针势必提高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商业版图。

在2015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慷慨地承诺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投入若干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新的埃塞-吉布提铁路和东非海岸一系列港口升级工程。

对于中国的策略,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政治分析员David Monyae评论道:「中国无条件进行投资及商业活动,成功提升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营造了北京政府乐意支持非洲发展的印象。」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照片: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1970年代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初在非洲进行的投资项目之一。

不过,其他分析员则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此事,断言「一带一路」乃中国打造一个全球贸易集团并建立「势力范围」的手段。南非安全研究所顾问Peter Fabricius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习近平可能正利用一个偶然的机遇,务求扩大中国作为世界龙头大国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衆所周知,美国由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出任总统,在全球事务中逐步退却,因此中方正善加利用当前的时机。」

Fabricius与其他分析员均认为,有明显迹象显示国际市场正形成全新的经济秩序。理由之一是,除美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之外,中国最近亦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

然而,其余人士则不同意非洲各地进行的「一带一路」项目乃是中国为暗地里聚集势力而作出的举措。相反,他们坚信非洲人口达10亿,中国在东非的投资纯粹是为了建立更广阔的贸易网络,旨在进一步打开非洲的消费市场。因此,有关人士认为,推进「一带一路」之目的应是透过改善贸易通路促进共同发展。

至于地缘政治野心和全球贸易网络扩大二者能否真正分开而论,仍有讨论空间。无论实况如何,南非著名商业记者Peter Bruce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巨大,引人注目,而其影响力的扩张速度极快。」

不少人认为,关键问题是适用于中国的方案是否亦适用于非洲。代表整个非洲大陆55个国家的非洲联盟对此表示乐观。非盟早已表明,欢迎中国合作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

南非经济学家Greg Mills的见解或多或少解释了非盟热忱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中国的承包商和企业愿意接受西方业界大多不会考虑的工作地点和条件。」

中国非洲制造

然而,非洲吸引中国投资者之处不止于基建。世界银行表示,由于中国工资预期上升,导致成本压力上涨,因此估计中国将对外输出8,600万个低技能制造业工作岗位。预料非洲最终将成为这一轮劳动力需求转移的主要受益者。

对于这一转变,Mills说:「低技术、劳力密集型制造活动实际上不能在中国进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上爬升,非洲确实有望把握有关的劳动力需求机遇。」

纺织业是正经历这一进程的产业。中国已将部分纺织业生产设施迁往非洲,其中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中国重金投资了若干大型制造业项目,而该国势将成为非洲的制衣中心。

埃塞俄比亚原本已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该国一直实行低劳动成本政策,以维持竞争优势。目前,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个工业园区凭借低/零关税措施及廉价的劳动力,已吸引约80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事实上,中国相对的薪酬水平比埃塞俄比亚高15倍。中国浙江省鞋履制造商华坚集团同样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园区内兴建大型厂房,目前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

总体来说,主要由中国出资的运输基建改善项目令整个非洲地区的制造业效率均得到提升。例如,亚吉铁路开通后,过去被陆地环绕的埃塞俄比亚现有直通港口的交通路线。

因此,据说其他几个非洲国家,尤其是摩洛哥、南非、喀麦隆和多哥,都在争取北京的关注。鉴于中国企业已经在非洲创造了约60万个就业机会,自然所有非洲国家都希望把握「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机遇。

中国明显认为,输出部分制造业岗位将有助一些非洲国家进一步实现自给自足。不过,反对者坚称,中国乃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对非洲许多合作伙伴国的高压统治和管治不善等问题视若无睹。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忧虑,惟综观全球经济环境,商品价格收入下滑将成为长远趋势,无可否认,非洲各国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扩大制造业。中国方面,显然有意利用非洲的这一需求。

最后,与所有其他投资者一样,中国希望确保其投资取得良好回报,对非洲基建项目的投资更明显地反映了这个目标。对此Bruce特别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无一不为其带来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是政治利益,或是经济利益。」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照片: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生产业务迁移:华坚集团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制鞋厂是否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与数年前中国的情况无异,非洲热切希望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如果可以促进非洲的发展及带动当地经济,那么只会对非洲大陆有利。

特约记者 Mark Ronan 开普敦报道

编辑推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动,并涉及多个司法辖区,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香港律师会早前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了《香港宣言》,为迎接一带一路机遇作准备。

商业贸易模范法实现一致依循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于沿线涵盖超过60个国家,料将涉及不少跨境投资、买卖以至法律争议等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香港律师会于5月12日与来自22个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Model Law on Business and Trade),并争取确立香港作为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苏绍聪指出,香港律师会早于2015年成立"一带一路"委员会,参与的60名成员就配合国家倡议的"一带一路"政策,探讨如何发挥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于"一带一路"蓝图中的角色。该会更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法律资讯平台,提供涵盖60多个国家的基本投资及法规的资讯,以及当地法律咨询服务的资料。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超过60个国家,为法律服务带来庞大的需求,由38个法律团体签署的《香港宣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可一致依循的"商业贸易模范法"。

以香港作平台 联系法律界人才

苏绍聪表示,《香港宣言》另一目标是集合成员的力量,推动法律方面的交流及策略性合作,并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年会或双年会,探讨"一带一路"的挑战及机遇以及投资者感兴趣的法律相关课题。据了解,该会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计划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旨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地区的律师建立紧密关系,并通过香港作为平台,联系各司法区的法律专业人士,一同把握当中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一带一路"涉及不少大型跨境基建项目、商业合约的制订等,对跨境法律争议解决相关的法律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他强调,香港有为数不少的律师早于1980、1990年代,已负责处理中国内地及东南亚贸易投资相关法律事务,可谓经验丰富。"所不同是,以往是协助外国投资者到内地或东南亚处理法律事务,而‘一带一路’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内地的企业及投资者。"

苏绍聪

香港律师会会长苏绍聪表示,该会正争取确立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内法律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完善法律体制占优

"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规模庞大,往往涉及多个司法区,属国际级的投资,需要具国际水准的专业服务的配合,包括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苏绍聪认为,香港专业法律人才的素质无庸置疑,加上拥有与完善法律制度,自由的市场,可以担当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司法区中商业争议裁决中心的角色。

"香港沿用普通法,司法机构独立、监管机制可靠又具透明度,崇尚法治精神,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受国际认可。"苏绍聪同时指出,推广香港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需要政府及各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该会跟香港贸易发展局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参与贸发局不同活动,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内地不同城市举行的"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在东南亚国家举行的"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苏绍聪

苏绍聪认为,香港贸易发展局通过"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创新升级.香港论坛"(SmartHK)、"时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活动,推介香港的法律专业服务特色,为业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图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于去年5月18日,出席于香港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申请港府资助 举办培训课程

苏绍聪又说,当年海外投资者到内地投资,相关的法律事务都交由香港的国际事务所处理,由于部分到内地开创事业的法律界元老级,已自立门户,近年不少内地"走出去"的企业,也会选择他们的事务所协助处理事务,而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并非港人所熟悉,要走访当地处理法律事务,客观条件当然不及留港处理房产买卖合约或新股上市等法律事务,"譬如我90年代初到内地工作,酒店晚上9时便关灯和冷气,文化的差异颇具挑战性,但经验确实难得。"

为了让业界的经验薪火相传,并确保香港业界的专业水平,香港律师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尤其任职于中小型事务所的,装备自己、接受挑战,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苏绍聪表示,该会正计划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资助,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新一代的律师迎接"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编辑推荐

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捷克的机场规模最大,铁路网络亦非常密集,在欧洲名列前茅,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均选择在捷克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捷克的航空交通相当便利,有不少航班飞往中国内地,在中东欧国家之中可谓数一数二。再者,客机机腹载货容量增加,加上香港至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全货运新航班投入服务,更进一步加强了捷克的竞争优势,令这个国家备受亚洲贸易商和投资者注目。

近数十年来,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欣欣向荣,许多本土企业羽翼已丰,可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或是出售整间公司。与此同时,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执政后,捷克与中国的关系显著改善;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中捷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创造了更有利营商的气氛。事实上,有些涉及捷克公司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一些捷克企业致力拓展亚洲市场,因而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以便管理亚洲业务。

捷克是重要的物流接口

捷克一直致力发展空运,以克服内陆国这个不利因素,因此与亚洲有较佳的空运联系,有不少航班往返中国内地和香港,在中东欧国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举例来说,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现有定期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和成都这3个中国城市。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国际机场:欧盟较新的成员国当中最大的机场。

这些客运航班的机腹已有一定的载货容量,加上香港与布拉格之间的全货运航班自2017年5月起投入服务(由总部设于斯洛伐克的 Air Cargo Global营运,须在土库曼的土库曼巴希机场技术停站),令捷克更有能力去处理中国及亚洲公司的货运需求。欧洲的跨境电子商贸一片兴旺,这些公司都希望汲取个中商机。

捷克跟其他V4国家(维谢格拉德四国) 不同,与独联体(CIS)地区并没有共同边界,因此不能成为货柜转运的主要铁路换车站,无法直接得益。铁路换车站的作用是把前苏联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及白俄罗斯等使用的宽轨铁路(1,520毫米)列车所载货柜,转装到中国及欧盟使用的标准轨距铁路(1,435毫米)的列车。

不过,捷克拥有一个联系世界各地的机场,以及密集的铁路网。捷克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之一,仅在卢森堡和比利时之后。这表示捷克仍然极具竞争力,能够吸引富士康(Foxconn)及亚马逊(Amazon)等跨国公司前来成立区域物流中心,以便把高增值电子产品配送到欧洲各地,以及处理网上订单的配货事务。

铁路对捷克非常重要,这并不仅是为了建立物流枢纽。捷克的铁路工业有200年历史,加上欧洲近几十年出现铁路私有化浪潮,这些因素有助捷克成为铁路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也为该国提供了另一途径,为欧亚之间的铁路扩展贡献所长。

世界各地的铁路系统正在迅速扩展,许多捷克公司都参与其中,轮组制造商GHH-Bonatrans便是其中一家。GHH-Bonatrans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铁路轮组制造商,也是一家优质的全球轨道运输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于2015年争取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合同,为后者供应客运列车车轮;去年在香港设立了Bonatrans Asia Limited,作为首个亚洲据点。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1)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
GHH-Bonatrans于1808年创立,总部设于捷克,制造各类轨道车辆轮组。(2)
资料来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Bonatrans Asia Limited在亚洲积极寻找商机,除了拥有香港和中国内地客户外,亦与其他亚洲国家有业务往来,包括印度及东盟诸国。该公司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销售及为亚洲客户提供服务,制造和辅助设施则设于印度,这样可方便该公司向亚洲客户推广新产品和提供售后解决方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主要的亚洲客户,估计占在2015至16年度Bonatrans交货量约12%。

亚洲的铁路网高速发展,商机涌现,捷克的铁路应用方案供应商在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也希望把握当中的机遇。举例来说,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22,000公里。随着本土生产 [1] 的高速火车轮组及车轴涌现,中国对这类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不过,由于捷克供应商提供的火车零部件,能满足每小时450公里行车速度的最严格要求,因此他们依然是深受中国铁路营运者欢迎的合作伙伴。此外,捷克还拥有先进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加强铁路与车轮的接触保护,这是该国另一项重要优势。

香港的铁路在安全、可靠、顾客服务及成本效益方面,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再加上香港汇聚各类专业服务,亦具备广泛的全球网络和联系,令香港能吸引捷克企业前来,与亚洲投资者合作,特别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这类区域及/或区际发展倡议框架下寻找商机。香港早已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管道,不单在促进资本流动方面担当关键的联系人角色,亦为新打进市场的捷克企业提供必需的当地知识和可靠的支援。

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

捷克经济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实力雄厚和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基础。捷克是最工业化的欧盟国家,工业占整体经济活动逾47%。从下图可见,捷克的竞争力排名高于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因此,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捷克有其显著优势。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表: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捷克的制造业及资讯科技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兴旺后,许多本土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事业)已经成熟,可以谋求更大发展。有些企业东主考虑与可靠的海外伙伴合作扩展业务,亦有一些有意出售整家公司;这些企业便成为外商的收购目标。2016年,捷克是并购交易最活跃的中东欧国家,完成了288宗买卖交易,估计涉及总额99亿美元。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表:中东欧及南欧的并购活动

为协助捷克公司洽商交易,捷克的商业及投资拓展机构CzechInvest(捷克投资署)推出了CzechLink计划,协助他们寻找合资格的投资者,以及进行事前评估。该署的网站不时刊登被称为「目标」(Targets)的捷克公司名单,即是正积极为合资项目或收购项目寻找伙伴/投资者的公司。该署亦为已签署保密协议的准投资者,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及投资顾问,提供更详尽的公司资料。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表:捷克投资署公布的投资目标公司名单(截至2017年6月5日)

中捷两国的商贸关系显著改善,亦令并购浪潮升温。自从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于2013年上台后,两国关系明显好转;到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史性国事访问捷克3天,两国的良好关系更上一层楼。截至2017年3月为止,中国投资者拥有的捷克公司合计达2,101家,总资本额约达55亿捷克克朗,折合约2.4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捷克迎来的中国投资者当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总部设于上海的中国华信能源。该公司已在布拉格成立了第二总部,被视为许多中国牵头的投资交易背后的主要推手。自2015年9月以来,华信能源促成了多项惹人注目的大型并购交易,其中涉及捷克最大的航空公司Travel Service,捷克最大的网上旅行社Invia.cz,捷克第五大啤酒酿造商Pivovary Lobkowicz Group,五星酒店如布拉格文华东方及Le Palais Art Hotel Prague,布拉格最大的办公大楼Florentinum,媒体机构如Médea Group、Empresa Media 及 Barrandov Television Group,高端冶金工程公司ŽĎAS,以及捷克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会SK Slavia Praha等。

华信能源除了推动本身的投资外,亦不断建立平台,以促进中国企业在捷克的投资。华信能源于2016年3月收购了J&T Finance Group,成为第一家拥有欧洲银行的中国民营企业。之后,华信能源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设立了「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为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投资穿针引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

香港发挥商业管道的作用

香港是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管道,处理内地近60%的对外直接投资;香港本身也是捷克一个主要的亚洲投资来源地 [2]。中国在捷克掀起并购热潮,在捷克亦有大量投资,在这些商业活动里,往往有港商参与其中。事实上,有些中国内地牵头的投资交易是通过香港进行的。其中一项备受注目的交易,是在2016年12月,由中资背景的香港公司Eurasia Development Group收购了捷克公司Mountfield,后者是捷克一家大型的自行组装(DIY)产品和园艺工具销售商。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邻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开设第一家店铺,至今已扩展至56间,成为捷克市场数一数二的自行组装(DIY)产品连锁店。
资料来源: www.mountfield.cz

一些有远见的捷克公司也倾向在香港设立据点,通过这个稳妥可靠的门户去打进亚洲市场。例子包括一些知名的捷克玻璃和照明产品公司,例如Lasvit 及Preciosa,他们在香港成立了区域代表办事处或控股公司,一来可以靠近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二来也方便踏足亚洲兴旺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市场。这些捷克公司除了为高级酒店、办公大楼和豪宅提供特别订制的照明装置及玻璃艺术品外,亦借助香港作为试验场,以评估在亚洲建立更大据点的可行性。

香港与捷克签署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CDTA)已于2012年1月24日生效。这样,捷克公司在规划一些涉及香港的投资和扩展活动时,可以更有把握作出明确的预算。税务上的弹性安排,促使Lasvit与本港的高级百货公司连卡佛(Lane Crawford)合作,把家居零售系列引入香港发售。Lasvit在香港设有控股公司,监督亚洲的销售事务和项目。

香港是一个免税港,物流效率卓越,法规公开透明。香港也是一个蜚声国际的贸易中心,邻近中国内地的高增值生产基地,这些因素使香港成为不少捷克公司开拓亚洲市场时的首选据点,GHH-Bonatrans、Lasvit 及Preciosa便是其中一些例子。这些公司希望借助香港这个平台去展示技术、寻找投资者、实践商业意念。中国在捷克的投资方兴未艾,加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和「16+1模式」的合作与日俱增,在这背景下,香港势必担当日益吃重的角色。

 


[1] 举例,太原钢铁集团于2014年生产了第一批中国本土制造的轮组及车轴,并于2016年完成必需的测试。

[2] 在捷克的亚洲投资者排行榜中,香港名列第七,前6名依序为韩国、日本、中国内地、新加坡、印度及泰国。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捷克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2,370万美元。

编辑推荐

来源: 新华财金社

相片:距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借道”东部海港“出海” (相片由新华财金社提供)

6月末,乌鲁木齐-青岛港-孟加拉首列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这是继上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开通首列至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又与东南沿海第二个国际大港青岛港实现了铁海联运。

当日,56节满载PVC材料的车厢驶出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经铁路运往青岛港后,再转海路运往孟加拉吉达港。因在乌鲁木齐就完成了报 关、报检等业务,整个运输过程中节约了时间和物流成本。从乌鲁木齐至青岛预计需要 110 小时(不到五天时间),再到孟加拉,比原来节约了近半个月。

青岛港驻疆办事处主任焦建民说,这可以说是青岛港的“西移”,把4000多公里外的“码头”搬到了新疆。据了解,铁海联运的货物只要在乌鲁木齐报关、报检后,就视为已经到达青岛港的港口前沿,货物到青岛后可一次性放行,直接上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海联运。

可以说,中欧(青岛)国际班列的开通,实现了青岛港码头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的前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疆企业,节省了企业运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了陆港、路局、港口三方联动。

此前,6 月 19 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青岛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青岛港海洋经济发展机遇,依托乌鲁木齐区位优势,发挥双方在基础设施、港口服务和铁路运输方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畅通冷链物流通道,发展双向海铁联运,打造连通乌鲁木齐、青岛两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陆桥运输服务品牌。战略合作协定还将固化区港合作模式,优化陆港、路局、港口及与关检、远洋运输等单位的多方联动,有利于提高发运和通关效率,形成多方长效合作机制。

负责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业务的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刘昌林告诉分析师,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是公司的发货场所,中欧班列今年的开行目标是500列,目前已经开行超过260列。未来集结中心还将与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合作,开通更多的海铁联运线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青岛港国际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曹鹏也表示,战略合作协定是要搭建一条从新疆到青岛更便捷的运输通道,把青岛港的航线、服务、价格等优势带到新疆。他还透露,公司计画开通从乌鲁木齐到青岛港的班列,可能从每周1班增加到以后的每周10班,满足新疆企业对于港口运输的需求。

铁海联运,即由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一票制”发运铁海联运班列,经青岛、连云港等港口通关转为海运,直达日韩与东南亚地区。铁海联运的开通,发挥了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对进出口企业来说,当月就可在新疆完成退税业务,无需像以往那样派人专门到青岛港退税,为企业流动资金提供了保障。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规划建设始于2015年11月,主要包括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等。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则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拉动现代物流业、国际商贸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乌鲁木齐市与青岛市历史上就有着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经由青岛港“一票制”到达东南亚的铁海联运线路,将打造成一条带动双方产业互动发展的“政策通道”“物流通道”和“经济发展通道”。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所在地——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常委刘海江说,实现铁海联运,是乌鲁木齐与青岛两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由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一票制”发运铁海联运班列,经青岛通关转为海运,直达日韩与东南亚地区,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也将立足新疆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实现东向物流发展战略。

据他透露,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近日还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定,并在天津港成立了乌鲁木齐行销中心,预计7月上旬将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到天津港的首趟铁海联运班列,目的地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未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还将与宁波港、上海港等合作,实现更多的铁海联运线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原文链接

编辑推荐

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与会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签署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各国之间形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清单,成绩喜人。为期两天的论坛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参加,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最高规格的外交盛会,也是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为此召开的首次国际会议。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论坛的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启发,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它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开放型合作平台,以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请按此阅览英文原文

编辑推荐

背景

中国现正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发展战略。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愿景与行动」),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以便推动沿綫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愿景与行动」特别表明,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希望与亚洲、欧洲、非洲等沿綫国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以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磋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同时要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用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希望与「一带一路」国家携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概况

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始于2006年,主要是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与政治稳定且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政府达成共识,然后以国内审批通过的企业为建设经营主体,由该企业与国外政府协议和签约,在有关国家投资建设、或与所在国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的产业园区,再由该企业开展对外招商,吸引国内、所在国和其他外国相关企业入区投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建立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相当于中国企业以集群、抱团方式,集体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

为进一步创新和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完善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服务工作,2013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制订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有关《管理办法》的合作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以下称实施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以下称建区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申请确认考核的合作区应有利于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有利于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建立商贸物流网络,拓展贸易发展空间;有利于开展技术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促进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外国伙伴实现互利共赢等。

根据《管理办法》通过确认考核或年度考核的合作区,可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包括相关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贷款条件的建区和入区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据2013年《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合作区项目协调和信息共享等联合工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合作区实施企业、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需要,支持国内产业集群「走出去」,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投融资等服务,同时积极探讨依托境外金融机构信用、项目自身及其他资产抵质押、土地出让应收账款质押等模式,为合作区实施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通过与东道国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以转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商务部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36个国家建设合作区77个,累计投资241.9亿美元,入区企业1,522家,总产值702.8亿美元。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成效尤其显着。「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具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和强烈吸引外商投资意愿。中国现时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正在建设56个合作区,占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区总数72.7%,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职位约18万个,促进合作区所在国的工业化和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轻纺、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矿产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升级。[1]

亚洲经济贸易合作区个案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区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不同地点合作区在资源、市场、交通运输、基建等方面各具优势。当中亚洲地区更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地区之一。顺应大部分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近年积极以工业园等经济特区模式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中国更可把经济贸易合作建设作为重要推动力,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合作,构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似乎也较乐意聚焦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前往东南亚直接投资设厂从事加工贸易、与当地伙伴开展产能合作,或发掘当地的工业物料和消费市场等,均受到中小企业青睐。事实上,东南亚国家近年工业生产迅速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已逐渐与中国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关系。

根据香港贸发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华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的内地企业(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其次是前往南亚(27%)、中欧及东欧(24%)等地。他们希望增加销售各类产品往「一带一路」市场(88%),部分企业则希望前往当地投资设厂生产(36%),或在当地采购各类消费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

图:内地企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发掘商机意向
 
图:内地企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发掘商机意向
 

中国目前在东盟投资并通过考核的合作区包括:(1)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2)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3)柬埔寨经济特区;(4)泰中罗勇工业园;和(5)越南龙江工业园。另外,由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共同开创的「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分别在马来西亚关丹和中国广西钦州建立两个产业园区,有望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先行探索和实践的经济合作项目。

按此购买这份研究报告。


[1]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2)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3)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4)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 (5)

编辑推荐

2013年4月,连接波兰第三大城市罗兹(Łódź)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省会成都的直通铁路货运服务开通。自此之后,波兰已成为一个日受欢迎的物流枢纽,可以替代现有的欧亚海运及空运航线,为贸易商提供具竞争力的服务。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持续,殃及途经乌克兰到匈牙利及斯洛伐克等地的铁路货运,更令波兰大受欢迎。

亚欧铁路货运不断增长,初见其利,对波兰来说,是新的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项发展计划名为Morawiecki,由该国副总理兼经济发展与财政部部长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提出,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共通之处,不仅计划扩大投资,还要改善人均收入,提高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从折衷之道到市场开放方案

自2012年12月首班直达货柜列车从成都到达罗兹以来,连接中国与波兰的定期铁路货运服务大幅增加。这些新路线包括苏州至华沙的铁路班列,于2013年9月开通,而2015年8月起开办的厦门至罗兹线,更是首条由一个自由贸易区(即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开出的铁路货运线。

铁路运输通常被视为海运与空运之间的折衷方案。对某些贸易商来说,海运时间太长,而空运则收费不菲,而快速增长的中波铁路运输,就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物流方案。这个发展势头还增强了波兰作为中东欧区域转运中心的作用,方便高增值产品往来中国与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目前大多数亚欧铁路服务均避免通过俄乌边界,而波兰则能提供现成的运输服务取而代之,在争取区域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若将40英尺长的高柜从香港运往波兰,货主通常会选择一条海运航线,需时33天才能到达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Gdańsk),港口至港口的收费约1,800美元。若货物不仅是以波兰市场为目的地,贸易商亦可以考虑运往欧洲其他港口,如德国汉堡(1,800美元,32天)、斯洛文尼亚的库珀港(Koper)(1,700美元,25天),以及较常用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1,600美元,22天)。中远集团最近收购了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数股权,并令前往欧洲各主要枢纽的陆路连系(公路及铁路)更方便。

图片: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资料来源:中东欧—中国物流合作秘书处
图片: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波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在争取中东欧物流业务方面大见成效。
资料来源:中东欧—中国物流合作秘书处

举例来说,货物扺达比雷埃夫斯港后,可以通过全欧交通网络(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简称TEN-T)运往波兰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仓库及配送中心。TEN-T有两大走廊: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走廊是连接中东欧国家与波罗的海及亚得里亚海各港口的南北轴线,而北海—波罗的海走廊则是连接波罗的海国家及波兰与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东西轴线。波兰正好位于两大走廊的交汇处,货车在两三天内可到达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首都。然而,货物从比雷埃夫斯港以陆路运往波兰首都华沙、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捷克的帕尔杜比采(Pardubice)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等中东欧主要城市,运费通常在1,100欧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路线、作业表现和海关协议均有重大改进,直通货柜列车不用两星期就可扺达华沙。例如,俄罗斯、哈萨克和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列车使用宽轨(1,520毫米),而中国及欧盟的列车则使用准轨(1,435毫米),现时在霍尔果斯(Khorgas)将货柜转换列车,50分钟内就可完成。霍尔果斯在中国—哈萨克边界附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繁忙的交汇点之一。

铁路运输的费用随时是海运的两倍以上,例如,从深圳以铁路运送一个40英尺长高柜到华沙的站到站费用约为4,000美元。尽管如此,速度是越来越多贸易商选择铁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须迅速交货(通常是同一天),以满足电子商贸业务不断增长的需要。

贸易商如打算将来自香港的产品运往欧洲,这个折衷方案乍看并非十分吸引,因为用保税货车将产品运往内地火车站还需额外的成本及时间。不过,在内地设厂生产并直接出口到欧洲的香港制造商,则日趋频密使用这条路线。

每艘货柜船可运载超过11,000个货柜,而列车只能运送约60至65个货柜,与海运相比,铁路价格较高,运力有限,不适合所有产品。据经营首班中波直通铁路货运列车的罗兹物流公司Hatrans Logistics表示,前往欧洲的列车主要运载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电器和医疗设备,而运往中国的大多是先进机械设备、汽车及建筑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饮料已成为欧亚列车上的惯常货物。

为善用返回中国列车的闲置运力,波兰出口商开始与物流业者合作拓展新商机,而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甚至自设采购团队,物色有吸引力的欧洲产品来填补回程货柜的空位。

图片: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资料来源:www.chopin-deli.com
图片: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在中国的跨境网上购物平台提供货品,并通过铁路运输为订单发货。
资料来源:www.chopin-deli.com

例如,Hatrans Logistics已在中国跨境电子商贸平台京东全球购推出一家网店,名为萧邦美食(Chopin-Deli),以推销咖啡、茶、果汁、烈酒、果酱及糖果等食品饮料,而且还在成都设立陈列室展示其他特色产品,包括在内地市场具有相当大潜力的产品,如受损土壤的清洁材料、建筑材料(木地板)、时尚产品(健康/饮食补充剂和运动饮料),以及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和护发品)等。

据波兰屠户与肉品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 of Polish Butchers and Meat Producers)称,波兰各城市几乎都有中国及亚洲餐馆,其中95%的食材实际上在当地种植。这种情况不仅反映波兰食品业大有能力满足中国及亚洲厨师的需求,而且显示波兰新鲜农产品和加工食品饮料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潜力甚大。为进一步加强客户的信心,波兰成为唯一实施3个全国食品质量制度的欧盟国家, 即QMP(优质肉类计划)、PQS(猪肉质量制度)和为多种产品而设的QAFP(食品质量保证制度),以保证肉类产品的安全及质量。

波兰Ostrowski及Moniecki等地区早前爆发H5N8禽流感,导致香港禁止进口波兰禽肉及相关产品(包括禽蛋)。不过,2016年,香港从波兰进口约2.05万公吨冷藏禽肉及480万只禽蛋,显示波兰食品备受香港消费者欢迎。这种情况又为波兰与香港的合作敞开一个新窗口,即波兰的食品饮料可以与亚洲的烹饪技巧配合,为亚洲美食爱好者创制佳肴。

在欧盟,波兰是莓果、浆果、蘑菇、青瓜、洋葱及大蒜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除肉类産品外,该国也积极向亚洲市场促销水果及蔬菜。去年6月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两国政府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之后波兰苹果在9月获准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亚洲制造商日渐了解波兰农产品的质量和物有所值等优点,来自波兰的苹果、苹果汁、谷物和冷冻蔬菜已成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一部分,市场供应日益增多。

波兰是欧洲最大的蓝莓生产国,继苹果取得成功后,草莓、红桑子、加仑子和蓝莓等水果亦可望在中国市场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波兰的收获季节与拉丁美洲和新西兰等水果产地不同,可互作补充。波兰莓果已经在香港有售,该国水果种植者广泛认为,香港是进军其他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良好测试平台。

许多波兰食品饮料公司将香港视为亚洲食品消费潮流指标。LEI Food & Drinks就是一个好例子,这家波兰优质食品饮料制造商兼出口商已直接在香港设点,以进入亚洲市场。该公司在香港的仓库为多家高级酒店提供优质的苹果和新鲜果汁,而他们的果汁采用传统的冷榨方法生产,不含防腐剂或添加糖份。同时,该公司还通过香港的展览会等不同渠道,向亚洲市场推销有机苹果片、香肠、运动饮料和酒精饮料等。

波兰全国蔬果生产者组织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Producer Groups)表示,该国使用人造肥料的历史很短,土壤比较绿色及清洁,仅两三年就可转为有机种植,而欧盟其他国家则需时6至7年。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波兰得到欧盟的财政支持,在农业、作物储存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已有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先进。

波兰是欧盟第二大禽类生产国,仅次于法国,已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农民分享在母鸡鸡舍自动化及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除天然食品、营养食品和安全食品外,农业经验及技术商业化是香港与波兰另一大有可为的合作领域。在这方面,香港拥有众多优势,包括成熟的科技交易平台,以及在测试平台建立、概念验证试验和解决方案订制等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卓越往绩。

贸易蓬勃带动投资需求

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欧洲更佳、更安全、更吸引的产品需求甚殷,而制造商也需要欧洲源源不断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预料会由2016年约5,70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超过1万亿美元。铁路运输势将在欧亚供应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改善基础设施,而来自波兰国内及海外私人投资者和机构(包括欧盟)的投资也有更大需求。

亚欧铁路货运不断增长,已初见其利,波兰政府认为这是Morawiecki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该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共通之处,预期在2020年前将投资超过2万亿兹罗提(约4,900亿美元),不仅在波兰国内外扩大投资,还要提高人均收入,加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根据Morawiecki计划设定的目标,预计波兰的人均GDP将由目前达欧盟平均水平的69%,上升至2020年的79%。这个目标如果实现,那么该国对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进口产品会新增不少需求。该计划还会推动投资,从目前占GDP的20%,提高到2020年的25%,而对外直接投资预计会增长70%,为全球服务供应商带来越来越多的商机,既能促进外商在波兰的投资,也能推动波兰机构及企业的对外投资。

在地区层面,该国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新项目和制订具竞争力的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建设基础设施,及/或升级改造现有设施,以善用欧亚铁路发展日趋蓬勃的机遇,开拓市场对装卸服务及制造/加工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举例来说,波麦拉宁经济特区(Pomeranian 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PSEZ)最近扩展至卢布林(Lublin)地区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Biała Podlaska)县,靠近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

图片: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资料来源:波兰投资贸易局(PAIH)
图片: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PSEZ在波兰5个地区设有35个分区,吸引了123家投资者,总投资超过110亿兹罗提。
资料来源:波兰投资贸易局(PAIH)

PSEZ是波兰14个经济特区之一,一向积极实施一系列配套项目及扩展活动,包括支持初创企业、资讯通讯科技及新技术发展的格但斯克科技园区(Gdańs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以及位于格丁尼亚(Gdynia)重点建设现代化环境以支持造船及相关行业的波罗的海新技术港( Baltic Port of New Technologies)。

据2016年12月30日发布的部长会议规例,PSEZ因业绩良好,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波兰东部。PSEZ计划在卢布林地区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县,利用已停用军事机场的基础设施,以及现有的内陆转运设施,建设一个物流中心或转运枢纽,目的是与连接中国与西欧的新丝绸之路结合起来。

PSEZ的管理公司波麦拉宁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表示,随着铁路联系改善,制造商可以将生产活动(或至少是运往欧洲市场产品的部分生产工序)迁移到波兰或其他中东欧地区。新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分区接近波兰与白俄罗斯的边界,可作为物流枢纽,让转运货物从宽轨列车转到准轨(1,435 毫米)列车,或者将货物拆箱,以便分拣并直接发送至欧洲的客户或仓库。此外,该分区也有助生产活动迁往波兰各地甚至整个中东欧地区。

将新分区交由PSEZ管理,可保证与全国的多式联运系统发挥最佳的协同效应。位于比亚瓦—波德拉斯卡的内陆货运港,可与波麦拉宁地区的格但斯克/格丁尼亚以及西波麦拉宁地区的Szczecin/Świnoujście等不冻港有更佳的联系,最大限度提高整体货物周转量。除物流优势外,在新分区投资的公司还可享受较高的税项减免,根据投资成本或两年内新聘员工的开支,减税率分别为50%(员工250人以上的大企业)、60%(中型企业)及70%(微型及小型企业)。

波兰中部的罗兹亦积极吸引中国投资。中国投资者已在当地经营一家塑料厂,生产电视机、电脑屏幕及其他娱乐设备的零部件,而另一家玻璃厂亦即将投产。这些中资工厂凭藉当地的地理优势,不仅可在中波之间快速交货,甚至遍及整个欧洲大陆。

为吸引中国投资者,地方政府和罗兹经济特区制订了长远计划,在主要货运站附近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区,以促进中资企业与当地商界的合作,特别是在电机工程、食品加工、酒精饮料、化妆品和药品等行业。

投资初见成效后继者陆续涌现

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波兰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4.187亿美元,在波兰的外来投资来源地中排第24位,在亚洲仅次于韩国和日本。香港最知名的企业包括和记港口(原名和记港口控股)、东方海外、嘉里物流和国泰航空更是香港在波兰投资的成功范例。

自2005年以来,长江和记实业的附属公司和记港口在格丁尼亚港开展多个投资项目,将格丁尼亚货柜码头改造为现代化货柜装卸设施,并加强该港作为集货港的作用,把波兰与德国不来梅和汉堡,以及荷兰鹿特丹等欧洲其他枢纽连接起来。 2015年,格丁尼亚货柜码头完成深水港发展计划,包括增加一个深水泊位,可停泊载重多达19,000个货柜的船舶,并扩建其铁路终点站。

香港货柜轮船公司东方海外是前G6联盟成员,最近在其亚欧环回线增加直接靠泊格但斯克的服务。鉴于亚欧商路前景乐观,直接靠泊格但斯克,可方便中国及亚洲公司直接将零部件运往波麦拉宁物流中心等港口附近设施以进行加工,藉此享受低营运成本以及欧盟制造的免关税地位。

随着客户在中东欧发展,香港嘉里物流为确保他们的货物可以顺利进出当地,遂扩大在欧洲的业务范围,于2016年11月在波兰西部波兹南开设共享服务中心,并于2017年3月在华沙设立新办事处。新的共享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在区内的总体成本效益和服务竞争力,而新的华沙办事处则为客户提供海陆空等国际货运代理及海关经纪服务。

香港的旗舰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尚未开办直飞波兰的航班,仍是波兰乘客不熟悉的名字。然而,该公司却于2016年4月选择在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ów)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波兰南部莫洛波尔斯卡(Małopolska)地区的首府,过去3年当地的外判服务在欧洲排名第一[1]。国泰是首批直接在克拉科夫设立商业据点的亚洲公司,新设的联络中心拥有一支懂得多国语言的年轻专业团队,人数超过120人,负责处理非洲、欧洲及中东的来电,涉及订位、行李、网上办理登机、网站技术问题等。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相片: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国泰航空在克拉科夫开设第4个环球客户联络中心。克拉科夫是欧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波兰经济计划的框架下,不少波兰企业、中介公司及项目业主有意与中国投资者一起发展。香港凭藉多元化的投资足迹,加上现有的专业及财务顾问服务集群,以及广泛的全球网络和联系,大有条件成为波兰企业的合作伙伴。

上述发展策略及框架不断取得进展,而且日趋明确具体,预料不断会有雄心勃勃的建议提出,涉及技术要求更高和更复杂的项目。凡此种种,无不需要更先进的项目融资服务和更全面的专业服务。香港作为国际合作的超级联系人,一向擅长提供这些服务。

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有约60家合作伙伴,包括金融机构、银行、投资者、律师和保险公司,是香港持续发展为基建融资中心的重要推动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办公室的宗旨是帮助有意投资基建项目的公司妥善处理不断变化的基建投资及融资问题。

随着贸易和投资进一步扩张,各类法律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包括合同安排、项目管理和争议解决等。由于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广受信赖,司法独立,若有香港服务供应商参与,可令有意从「一带一路」中获益的本地、亚洲和波兰贸易商和投资者倍感安心。

 


[1] 根据Tholons Outsourcing Destinations List的资料。

 

编辑推荐

中国对外经济活动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世界的主要贸易国和主要对外投资来源地之一。特别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中国企业加紧「走出去」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及投资活动,直接刺激对各项专业服务需求,以支援他们日益增加的国际业务。

中国沿海地区一向是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地点,包括毗邻香港的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事实上,上海及附近地区企业,正日益前往「一带一路」寻找有关机遇,以刺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有关发展情况,香港贸发局于2017年第一季,在上海及江苏省等长三角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的内地企业(84%)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当中,最多企业(46%)表示香港是内地以外寻找专业服务以发掘有关商机的地点。这与香港贸发局去年在华南地区进行同类型调查结果相若。[1]

受访企业感兴趣的「一带一路」地点,主要是东南亚地区(62%),其次是南亚(32%)和中欧/东欧(28%)等。而最多企业(58%)希望增加销售工业产品、相关的服务和技术往「一带一路」市场,32%则考虑前往「一带一路」投资设厂生产。

毋庸置疑,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的首选平台,本港服务业者多年来已为不少内地企业,处理在香港和海外市场的贸易及投资业务。随着内地,包括长三角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势将为香港业者带来更多机遇。(更多有关中国对外投资情况,及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的首选平台,请参考中国跃居第二大对外投资来源地:首选香港服务平台)

图:香港是内地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服务平台。
香港是内地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服务平台。
图:香港是内地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服务平台。
香港是内地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服务平台。
图:中国推动企业前往「一带一路」开展贸易及投资活动。
中国推动企业前往「一带一路」开展贸易及投资活动。
图:中国推动企业前往「一带一路」开展贸易及投资活动。
中国推动企业前往「一带一路」开展贸易及投资活动。

「一带一路」:中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热点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亦由贸易逐步扩展至各类型的投资领域。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达3.6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3.71万亿美元而位居第二[2]。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流量达1,700亿美元[3],居世界前列,并且超过同期吸引外资流入金额,现已跻身成为净资本输出地之一。

相片:「一带一路」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内地企业对香港服务的需求。
「一带一路」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内地企业对香港服务的需求。
相片:「一带一路」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内地企业对香港服务的需求。
「一带一路」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内地企业对香港服务的需求。

特别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发展战略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将持续增长。中国商务部数字显示,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几达1万亿美元),增长0.6%,约占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总额26%;此外,中国 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8.5%,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印度、泰 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p>

在中国加紧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各种贸易及投资活动等情况下,「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各种 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香港一向是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服务平台[4],可以预期,「一带一路」的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内地企业对香港各类支援服务的 需求。

香港贸发局联同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于2017年第一季分别在上海及江苏省等长三角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位于长三角的内地企业在经营上面对的挑战、转型升级的经营及投资策略,以及「走出去」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意向,和他们对有关专业服务的需求。

这是香港贸发局继2016年在华南地区进行同类型研究项目后展开的另一次调查。[5]是次调查成功收回163份问卷,当中148份是由内地企业填写的有效问卷,他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制造业及贸易等。以下是该148家内地企业对「走出去」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意见。

表:问卷调查企业背景
表:问卷调查企业背景

企业面临各种挑战

差不多所有受访企业(99%)表示在过去一年,在经营业务方面受到各种挑战。他们主要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困扰(41%),以及劳工、土地及/或其他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39%),其他挑战则包括国际市场竞争激烈(28%),融资困难(26%)和海外市场疲弱、订单不足 (24%)等。

表:过去一年经营业务面临挑战
表:过去一年经营业务面临挑战

为应对各种挑战,超过95%企业表示在未来1至3年会考虑/或已经在业务、经营策略方面作出调整及投资。他们的首要策略,是加紧开发海外市场,合共占所有受访企业74%,包括50%受访企业表示会更多开发海外新兴市场,而48%则开发海外成熟市场。此外, 37%表示会开发/加强自有品牌业务,另有37%会增强产品设计及技术研发(R&D)能力。

表:在未来1至3年考虑或已经在业务/经营策略方面作出调整及投资
表:在未来1至3年考虑或已经在业务/经营策略方面作出调整及投资

聚焦东南亚的「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84%受访企业表示会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

表示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企业当中,最多企业(58%)希望增加销售工业产品、相关的服务和技术往「一带一路」市场,而32%企业选择前往「一带一路」投资设厂生产,及往当地采购各类消费品/食品供内地销售、采购原材料供内地生产用(18%)。另有9%希望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中转仓库以加强国际物流效率。

受访企业感兴趣发掘上述「一带一路」商机的地点,则较多选择包括东盟国家的东南亚地区,占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62%,而较少企业拣选其他地区,例如南亚(32%)、中欧及东欧(28%)、中东及非洲(27%)、中亚及西亚(19%)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结果中,各项企业选择的占比与去年华南地区调查结果略有不同,但两地企业对感兴趣的「一带一路」商机及地点的优先次序相若,显示内地企业对发掘有关商机的取向颇为一致。

表: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
表:在未来1至3年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掘商机

华南与长三角地区调查结果比较

感兴趣的商机华南地区调查长三角地区调查
销售产品88%58%
投资设厂36%32%
采购35%18%
设立中转仓库22%9%

 

感兴趣的商机华南地区调查长三角地区调查
东南亚83%62%
南亚27%32%
中欧及东欧24%28%
中东及非洲23%27%
中亚及西亚20%19%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寻求服务支援

表示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企业当中,51%表示希望参加与海外、「一带一路」市场对接的市场推广活动,而50%表示需要获得包括银行、融资、项目估值等相关的金融服务;此外,45%希望寻找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及40%需要商业顾问服务供了解海外、「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环境。

表:有兴趣或最需要获得的专业服务以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表:有兴趣或最需要获得的专业服务以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在内地及香港寻求服务支援

为寻求上述的专业服务发掘「一带一路」商机,55%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企业表示,会首先在内地寻找有关服务支援。除此以外,不少企业表示会同时前往境外寻求各种专业服务,而香港是最多企业表示最有兴趣前往的地点,占会考虑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的46%,这与香港贸发局去年在华南地区进行同类型调查结果相若。其他最有兴趣前往的地点包括美国(34%)、德国(27%)及新加坡(23%)等。

表:最有兴趣前往寻求专业服务支持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地点
表:最有兴趣前往寻求专业服务支持发掘「一带一路」商机的地点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得到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协助进行是项问卷调查,特此鸣谢。

 


[1] 有关华南地区调查,请参阅:中国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华南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2]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世界贸易组织

[3]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4] 有关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服务平台,请参阅:广东企业「走出去」:香港服务业的商机江苏/长三角企业「走出去」:香港服务业的商机环渤海企业投资海外的服务需求中国「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机遇:西部企业的服务需求

[5] 请参阅:中国企业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华南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编辑推荐

由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组成的维谢格拉德四国(Visegrad Four,简称V4),在协调及强化国家经济上大有成效,有助4国在中东欧区域经济中竞争,并且担当主导角色。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方面协调一致,当中V4国家大有条件从中获益。

V4国家位于欧洲中心,在中国与中东欧加强合作及联系下,贸易及投资交流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V4企业亦放眼全球,积极寻找新市场。

香港是个活跃的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提供者群集,又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及众多联系,这些独特之处令香港成为一道关键的桥梁,能为踏足新市场的V4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以及专业服务,让他们在拓展新市场时得到保障。

随着国际联系加强,投资往来日增,V4国家不仅可以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大环境中重新定位,在区域分销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也为贸易商及制造商提供更多机会。

V4国家:「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核心合作伙伴

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方面协调一致,这两大发展倡议均由中国主导,旨在深化并扩大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产业和技术开发合作。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合作及联系,各国受惠程度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其发展规划及国家战略。V4集团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协调及强化4国经济,以便在区域及国际上有效竞争方面,成效显着。预料随着贸易及投资往来增加,V4国家将获益最多。

「16 + 1」模式覆盖中东欧16个国家,V4占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及接近三分之二的经济产出,自然是「一带一路」中重要和积极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联系,要取得成功,物流畅通是先决条件之一。对于运送货物来往亚洲与西欧的付货人及其货运代理来说,V4可以提供另一套物流解决方案,值得注意。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表: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

中国与V4国家关系良好,并持续实施「走出去」的策略,对V4各国的直接投资也一直上升,双边贸易亦蓬勃发展。在截至2015年的5年内,中国对V4的直接投资额从7.69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上升超过65%,占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直接投资近三分之二。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来看,中国在V4及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额远远谈不上庞大,可是香港的专业服务供应商和中资企业却经常参与中国与V4的投资交易,例如合并收购项目。

表:中国在 V4的累计直接投资总额
表:中国在 V4的累计直接投资总额

过去10年,资金充裕的中国投资者已成功进入V4各国,收购业务前景不俗的企业,预料未来在区内将有越来越多私营及公营部门的「棕地」和「绿地」项目成事。中国的投资陆续有来,加上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ESIF)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大型基建项目、研究创新活动,以及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小型企业等,能为V4 经济注入强心针,对振兴工商业大有帮助。

2014至2020年期间预算金额

捷克

捷克通过11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24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281欧元。

匈牙利

匈牙利通过9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25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532欧元。

波兰

波兰通过24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860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265欧元。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通过9个全国及地区计划,获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拨款153亿欧元,相当于2014至2020年期间人均2,833欧元。

 

资料来源:欧洲委员会

V4各国不仅是中国在中东欧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在中东欧16国中的主要贸易伙伴,2016年占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总额的73%。然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不平衡。2016年,中国对V4各国的出口几乎是进口的两倍。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格局促使中国与V4扩大并深化合作,从合并收购扩展到更高增值的制造、技术交流,以及基建和房地产项目。

表:2016年中国与V4的贸易
表:2016年中国与V4的贸易

香港与V4各国的贸易格局,与中国内地和V4国家的贸易模式相似。2016年,这4个国家共占香港与中东欧16国贸易总额的75%以上。其中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不仅是香港在中东欧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更是快速增长的出口目的地。去年,香港与这3个国家的贸易按年增长9%至22%不等,而中东欧区内平均增长率则不到7%。

表:2016年香港与V4的贸易
表:2016年香港与V4的贸易

中国在V4国家投资频繁,对培育V4企业的全球视野发挥日益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V4企业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寻觅新市场。有此趋势,部分原因在于目前欧盟与俄罗斯互相进行经济制裁,V4企业急需弥补因失去俄罗斯市场而招致的损失。对这些企业来说,香港是个安全而明确的门户,能协助他们开拓中国内地市场。在这背景下,著名的V4企业、产品和品牌陆续流入香港及扩展业务,情况令人鼓舞。

香港是个活跃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多元化,专业及金融顾问服务群集,又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及众多联系,这些独特之处使香港成为难以替代的合作伙伴,有助V4投资者、中间商及项目拥有者把握「一带一路」和「16+1」模式带来的机遇。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广获信任,加上司法独立,成为亚洲区的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中心,能为踏足新市场的V4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急切需要的支援和保障。

V4国家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定位

中国与V4之间的贸易及投资往来不断扩大,应是「16+1」模式及「一带一路」在中东欧成功实践的良好迹象。这些发展使V4各国有能力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大环境中重新定位,并在区域分销和供应链管理上为贸易商及制造商提供更多机会。

波兰:受惠于亚欧铁路运输量增长

波兰是区内最大的经济体,随着欧亚铁路运输量增加,该国也成功取得大部分业务,并发展为铁路物流中心,为欧亚货运列车服务。某程度上,这要拜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影响了经俄罗斯及乌克兰到匈牙利或斯洛伐克的欧亚铁路运输所赐。再者,波兰是V4集团中唯一有途径通往公海的国家,这项独特的优势使波兰成为在中东欧进行区域分销的首选据点。

一些新项目,例如在邻近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的比亚瓦—波德拉斯卡(Biala Podlaska)设立的波麦拉宁(Pomeranian)经济特区,也将进一步增强波兰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应付列车转轨(俄罗斯采用宽轨,欧洲则是标准轨)和转运方面持续增加的需求,甚至是制造加工设施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随着亚欧铁路连接改善,加上东向列车通常不像西向列车那样满载,运费较低,因此一些波兰公司如蔬菜水果种植商等,已开始利用铁路运送苹果及其他加工食品到中国市场。在这个趋势下,香港贸易商及服务供应商亦加入推介波兰食品饮料,包括葡萄酒、啤酒、烈酒、水果,以及果酱、果汁和化妆品等衍生产品。

匈牙利:在「一带一路」合作中领先

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该国「向东方开放」的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当吻合,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今年4月,中国主要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在匈牙利北部城镇科马隆(Komarom)建立在欧洲的首家全资巴士厂。同时,几家知名的匈牙利公司,包括世界领先的建筑资讯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软件开发商,以及全球女性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业者,已通过在香港的地区总部或合作伙伴继续拓展亚洲业务。

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直接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也是人民币在欧洲国际化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自2003年起在匈牙利设立附属公司,并自2014年起拥有1家经营全面业务的分行,目前地区总部也设在该国。2015年10月,该行选定在匈牙利设立中东欧首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并于2017年1月推出欧洲首张人民币和匈牙利福林(forint)双币借记卡。

物流方面,每周有3班货运航班从香港直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使匈牙利有条件成为中东欧的空运货物配送中心。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的高速铁路项目正在施工,预计今年有重大进展。这条高铁将延伸到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Skopje)和希腊首都雅典,使匈牙利这个内陆国与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的海港有更佳的连接。此外,连接匈牙利与希腊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的中国—欧洲陆海快速多式联运已投入服务;该港口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

捷克:中国主导的并购活动大增

中东欧国家之中,捷克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航空客运尤其发达。2016年,到访捷克的中国游客超过30万,比区内其他国家为多。客机机腹载货量增加,加上新开办的香港至布拉格货运航线,使中国的快递公司能更好地配合跨境电子商贸发展的需要。

捷克的铁路网络十分密集,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及比利时,吸引了富士康(Foxconn)及亚马逊(Amazon)等跨国公司在捷克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捷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轮组、车轮、车轴及其他车轮组件制造商,也积极参与欧亚铁路的扩展。一家捷克公司于2015年获得香港铁路公司(港铁公司)的合约,为港铁列车提供车轮;2016年9月,该捷克公司在香港开设其首家亚洲办事处。

除旅游及物流领域的新发展外,捷克亦有多宗由中国主导的并购交易,涉及运动、房地产、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啤酒厂,乃至最近的DIY(自行组装)及园艺用品连锁店等多个范畴。中国中车集团亦在收购中东欧最大的铁路车辆生产商Group Skoda Transportation。这些交易将有助中国制造商进军欧洲市场,取得技术及人才。有些并购交易是通过在港中资企业的公司架构完成。一家著名的捷克玻璃及照明公司亦已在香港设立控股公司,以便接近在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以及兴旺的亚洲住宅及商业楼宇市场。

斯洛伐克:「一带一路」投资及其现代化道路

斯洛伐克的人均汽车产量属全球最高,在中东欧国家中是汽车相关投资的热点。大众汽车(Volkswagen)、标致雪铁龙(Peugeot Citroën)及起亚(Kia)等三大汽车生产商,以及其一级和二级供应商都不断扩展在该国的厂房。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的投资项目将于2018年投产,是过去7年欧洲最大宗的商业案例。

最近,全球第二大钢铁制造商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洛伐克最大的Košice钢铁厂,有助前者在欧洲钢铁业立足,避开欧盟对进口钢铁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此宗收购也突显斯洛伐克的战略地位,有助制造业(例如汽车及电子产品)使用来自非欧盟欧洲供应地的原材料,乌克兰便是一例。

为应付欧洲与亚洲之间铁路货运量的预期增长,并加强对国际制造及物流公司的吸引力,斯洛伐克正积极发展并改造其基础设施,以善用该国位于南欧港口如斯洛文尼亚科佩尔(Koper)港和意大利里雅斯特(Trieste)港,以及北欧港口如汉堡港之间的集货区优势。其中包括在该国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和靠近乌克兰、匈牙利及波兰的东部城市科希策(Košice)建设现代化转运设施。

除硬件外,斯洛伐克政府积极采用并推广新技术,例如电子锁及电子清关系统等,使货主及货运代理商能更有效地追溯或跟踪跨境货物运输。同时,该国正向亚洲扩展,其中包括计划尽快与香港举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谈判。

编辑推荐

帮助我们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