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發局研報:香港中成藥產業增長空間大 內地及東盟市場具潛力
近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持續投放資源及推行多項措施,推動本港中醫藥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為了讓港商掌握行業最新發展情況,把握相關機遇,香港貿發局(貿發局)早前發表研究報告,剖析香港中成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將於下月舉行,匯聚内地及東盟的專家就熱門話題作深入的探討。
本局發表的《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重點如下:
香港中成藥產業格局
- 香港中成藥產業具獨特優勢: 香港中成藥產業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匯聚中西文化,兼具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科學色彩。
- 統一及完整的註冊制度有助提升市場信心: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在2025年6月底宣布,已完成所有過渡性中成藥的正式註冊,目前已有345家企業的8,200多種中成藥取得正式註冊,有助提升中成藥的品質監控,及加強其他監管機構及持份者對香港中成藥的信心。
- 香港首家中醫醫院投入營運推動行業發展:香港中醫醫院將在2025年底逐步投入運作,為市民提供中醫診療服務,對中醫及中成藥普及帶來正面作用。
- 香港中藥業銷售規模達240億港元: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21年香港整體的中藥業銷售(含中成藥)規模約達240億港元,約有2,000家中成藥及中藥材相關企業(包括進出口製造、貿易、批發及零售)。至2025年7月初,共有264家企業獲納入本港中成藥製造商名單。
- 本港中成藥出口九成輸往內地及澳門: 2024年本港出口中成藥總值為28.8億港元,當中93%是本地生產產品;內地是本港中成藥出口的主要市場(約71%),其次為澳門(約20%)及東盟(約6%)。
- 香港中成藥主要面向消費市場:有別於其他產業以轉口貿易為主,香港的中成藥大部分於香港製造,直接面向消費市場,而非以診所或醫院為對象的醫療市場。
- 香港創新中藥首獲美國批准進行臨床研究:「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是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重點創科項目,獲InnoHK資助的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以傳統中草藥古方「麻子仁丸」的先導性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為基礎,成功研製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CDD-2101,首次獲批准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進行臨床研究。
- 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表示,研究的目標是收集足夠的安全性和療效數據,以獲得FDA審批CDD-2101成為可銷售的新藥,並在美國上市。這不僅是香港中藥研發的一大突破,更是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內地是全球最大的中成藥市場 東南亞市場具潛力
- 內地中成藥市場規模全球最大:商務部藥品流通行業報告顯示,2023年內地中成藥銷售額達4,544億元人民幣,佔整體醫藥市場銷售額15.5%,按年增長11.1%,2014至2023年間每年複合平均增長8.4%。
- 北京及廣東為中成藥重要市場:北京市及廣東省是內地的重要中成藥市場,內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市的中成藥銷售在內地排行第一,銷售額為487億元人民幣,佔全國銷售10.7%;廣東省的中成藥銷售額為39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銷售8.6%。
- 香港中成藥進入大灣區市場:內地自2021年已簡化在港澳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的註冊審批流程。今年1月,國家藥監局對在香港使用15年以上、其生產過程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的傳統口服中成藥,進一步簡化審批,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市場提供極大便利。
-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數字,截至2025年4月28日,香港註冊中成藥總數約為8,200款,口服藥約5,000款,上市時間達15年及以上,並領有中成藥GMP約200款。
- 內地對醫保內的中成藥施行「集採」制度:少部分內地註冊中成藥已納入內地醫療保健系統,而政府也對醫保內的一些中成藥施行「集採」制度,降低成本藥費。
- 部分中成藥品牌出口產品到海外:除了本地銷售中成藥品牌把產品,部分出口往內地及澳門市場。海外特別是東南亞等地的華人,對香港的中成藥產品有相當的需求。
把握跨境電商商機 拓內地和東盟市場
- 電商銷售成趨勢:近年網上購物蔚然成風,藥品及保健品企業也紛紛通過跨境電商銷售藥品往海外,但須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要求。
- 內地電商銷售:將中藥酒及清涼油等外用中成藥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允許相關產品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而內地對跨境電商進口的企業對消費者(B2C)零售產品,包括保健產品,一般不實行註冊要求,而是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較利用一般貿易渠道的企業對企業(B2B)進口寬鬆;所以,香港企業也可考慮把部分用作保健的產品,以保健品形式通過電商渠道進入內地。(更多有關港商拓展跨境電商情況,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港商迎來跨境電商新機遇(企業調查及專家灼見))
- 東盟電商銷售:東盟國家尤其是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尼更躋身世界電商零售市場增長前列,越來越多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草藥及保健產品。港商如希望發掘線上商機,可進一步瞭解各地消費市場需求,再通過線上渠道接觸個別地點的消費者,利用電商網絡覆蓋更多海外市場。(更多有關東盟的電商零售市場情況,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東盟電商機遇:消費行為與香港產品定位)
「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8月舉行
為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聯同香港貿發局及十大科研機構攜手籌辦的「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將於8月15至1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21位來自內地、香港、馬來西亞及泰國的醫藥學院、科研機構、藥廠及藥業組織的學者及專家,將於會議上探討傳統中醫藥用於防治腫瘤、炎症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最新發展,並公佈多項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及分享成功個案。
香港首份《中醫藥發展藍圖》將於今年年底發佈,勾劃香港中醫藥未來發展願景及策略。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兩個旗艦機構,亦會於今年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特區政府已撥款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主要資助從業員進修、藥物研發及質量提升,並對企業採購GMP設備提供資助,幫助本地企業進行GMP認證,大力推動本地產業提升質量升級發展。
特區政府致力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及把香港發展成為中藥檢測,以至品質控制的國際中心,同時會繼續深化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交流合作。
相關研報:
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最新發展 | 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
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內地及出口市場 | 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
原文發表於 https://hkmb.hktdc.com